從宗教信仰看美歐的興衰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6月16日訊】大紀元編譯自紐約時報/ 歐洲經濟的衰退和他們不再信仰宗教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一個世紀以前,德國社會學家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文中,談到現代資本主義誕生於基督教的禁欲精神,換句話說,新教教派自我否定的特質與資本主義的行爲模式,尤其是努力工作的特質有很大關係。

很多學者曾以批判韋伯的學說爲生,然而,過去二十幾年來西歐的經驗肯定了韋伯的學說。也就是說,我們目睹了新教工作倫理在歐洲的沒落。這代表了西歐壓倒性的世俗化,同時,也代表新教和其工作倫理的衰落。

正如韋伯1904年對美國的訪問使其更加認定了自己的學說一樣,現在任何一個去紐約的人也會有相同的感受。在美國這個虔誠、勤奮的國家裏,處處可見新教工作倫理。新教工作倫理的沒落是個特殊的歐洲現象—它也無情地暗示著在歐盟向東擴展的前夜,它的未來可能會是一個經濟上最悲慘“新”歐洲。

很多經濟學家忽略了韋伯的這一論點,因爲他們只著重於生産力,如每小時的工作量。因爲這個原因,在過去的半世紀之中,西歐的經濟大部分時間落在美國之後。
然而,生産力資料並不能顯示這二十多年來歐洲人與美國人工作時間上的差異。以美國的標準來看,西歐人令人訝異地遊手好閒。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統計,以工作時間來看,美國工作者平均每年工作1976小時,德國1535小時,少了22%,荷蘭、挪威的工作時數更少,就連英國也少了10%。在1979年到1999年之間,美國年工作時數增加了50小時,將近3%,德國則減少了12%。

以上還是保守估計,因爲美國工作者占總人口的比例遠超過歐洲。1973至1998年間,美國工作人口從41%升到49%,德國和法國則降至44%和39%,北歐大多數國家的失業率都遠遠超過美國。除此之外,歐洲國家每年因罷工對經濟造成耗損也遠超於美國。

以上才是過去二十年來美國經濟大幅領先於其歐洲競爭者的真正原因。這並不是一個效率問題,僅僅是因爲美國人工作量更大,而歐洲人放假較長、退休較早,還有更多的歐洲人不是失業就是在罷工。

爲什麽會出現這樣大的差距呢?爲什麽歐洲人選擇較短的工作時間?這就是韋伯學說的勝出之處:歐洲中工作最少的國家正是以前新教占主導的國家。天主教國家法國及義大利年工作時數少於美國15%至20%;新教色彩更濃的德國、荷蘭及全新教國家挪威等國的工作時間則少於美國25%至30%。

北歐工作時數的下降正好是他們宗教信仰急速下降之時,這也證明了韋伯的學說。從1960年以後,荷蘭、瑞典、丹麥、英、德等國,一個月至少上一次教堂的人口已低於10%,50%左右的人表示上帝與他們無關,相對而言,北美洲82%的人認爲上帝對他們而言“非常重要”。由此可見,北歐工作量的下降或多或少是與新教的沒落同時發生的。

韋伯的學說得到了驗證這一點對明年歐盟的擴大有著深遠的意義。明年波羅的海國家、匈牙利、波蘭、斯洛維尼亞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也將成爲歐盟成員。

這次歐盟擴大的一個最重要的特徵就是新舊成員之間貧富差距的巨大。1974年,最富的老成員(盧森堡)的國內生産總值是最窮的新成員(愛爾蘭)的兩倍。現在,盧森堡已比最窮的新成員(立陶宛)要富裕五倍。

對新一代的歐洲人而言,採用歐盟經濟和社會規則的影響肯定比上一代大很多。他們應該記得在上個世紀90年代,東德原本很高興與富裕的西德合併,後來卻發現合併造成了約三分之一的人失業。

這就是生産力資料起作用的地方。即使經過了十多年的自由市場改革,捷克、波蘭、斯洛伐克共和國、匈牙利的生産力也只有法國的三分之一,這意味著除非這些國家薪水是法國的三分之一,否則他們將無法與法國競爭。

東歐現在以較長的工作時間彌補低生産力。捷克工作者平均每年工作2000小時,而且儘管西歐工作時數在下降,捷克的工作時數還在攀升。不幸的是,歐盟勞工條款將會改變此現象,以防止被西歐人稱作“社會傾銷”的低工資的經濟競爭。捷克將被迫縮短工作周數、增長假日、提高最低薪資標準及失業津貼,這些都將使雇主瀕臨破産。

問題是到底捷克人會不會歡迎這些被強行賦予的閒暇?捷克和這十個新增的歐盟成員大多是天主教國家(除了新教國家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但在四十多年社會主義制度下,東歐宗教信仰沒落的驚人速度幾乎和北歐相同。

根據加洛普的統計,48%的西歐人幾乎從不去教堂,東歐比例只少了一點:44%。64%的捷克人認爲上帝一點都不重要,而瑞典比例更高。歐盟的擴大只代表著好逸惡勞之風將向東擴展,整個歐洲將變成一個不愛工作、無神論的板塊。

受損失的將是歐洲經濟,它將愈來愈落於美國之後;贏家則是無信仰者的怠惰風,此風氣也將扼殺歐洲的新教工作倫理——如此,馬克斯.韋伯的著名學說在誕生百年之際將進一步得到印證。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國際宗教委員會批評中國缺乏自由
黃鶴雲:論生的權利
鮑爾覲見教宗並與教廷國務卿和外長會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