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後發劣勢」浮上水面

大紀元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1月5日訊】日前,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最新的全球競爭力報告,在102個接受評比的國家中,台灣的成長競爭力高居全球第五,在亞洲則居冠。而亞洲地區僅香港和中國的排名退步,這項訊息值得注意並作深一層的解讀。

WEF製作的競爭力排名,被公認深具權威性和公信力,也受到世人矚目,它沒有政治性,更不會故意唱衰任何國家。也因為如此,今年的報告才更饒有看頭:一向被國人唱衰的台灣經濟竟然受其青睞,而這幾年發揮龐大磁吸力量,受到全球投資人狂愛的中國經濟,卻被WEF評定退步,其中以「成長競爭力」由去年的38名下落到44名,「商業競爭力」則由38名滑至46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中國競爭力排名退步主因有三,一是公共制度品質惡化,二是公部門的貪污情況嚴重,三是司法獨立性表現不佳。這樣的診斷更值得世人特別關切,而這也正是經濟發展理論中,究竟是「後進發展國家具比較優勢」,或「後發劣勢」較正確之爭論。

雖然迄今前者說法似乎占上風,而亞洲四小龍只以一半時間即達到日本的成就,以及中國經濟成長師法四小龍,以低廉勞動成本發展出口貿易獲致傲人數字成績,都是經常被援引的例證。後一種說法認為短時期的表相成就,反而讓這些經濟體誤以為成功容易而阻礙上進,更不堪的是忽略基本且紮實的「制度面」大業建立之重要,特別是「產權」和「法治」這兩件大事。這兩大支柱若無法趕上經濟蓬勃發展,經濟體很快會像沙灘上城堡或海市蜃樓般崩塌,而後發優勢也快速反轉為後發劣勢。這幾年「中國熱」甚熾,WEF這份報告或能成為澆醒世人迷夢的及時雨,它所舉的三大原因正是後發劣勢的源頭。

中國經濟已融入全球化,我們當然不願見其崩潰而害己害人,但願WEF報告能如醍醐灌頂般促使中國往正路改革。亡羊補牢,猶未晚也!──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約旦國王:伊拉克鄰國不應參與維和任務
馬英九:台灣人希望政治爭議先擺一邊
李光耀說兩岸問題應留待歷史解決
李光耀:只有回教才能解決回教祈禱團問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