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行腳】成都人說吃 (下)

梁仲安 攝/文

標籤:

【大紀元10月8日訊】(接上期)再說,川菜裏每一道菜的名稱,都是有由來的。據說當年李鴻章到英國出席國際會議,到得倫敦時,天色已晚,一進使館就叫馬上弄吃的來。廚師見這麼晚了還有人來,也不知道是李大人,便將吃剩下的各種菜倒在一起,合著一燒,也不知是李大人實在餓了還是本身就香,李鴻章覺得好吃,但沒吃過,便將廚子叫出來問道:「這道菜這麼好吃,怎麼我沒有吃過,叫什麼來著?」廚師這時才知道來的是李大人,今天這行為該是殺頭的,但見李大人確實吃得津津有味,靈機一動現安個名字叫「紅燒什錦」。李鴻章一聽喜行於色,這名字好,裏面確實有 心、舌、雞、墨魚、油炸圓子,玉蘭片等,形好,色好,味也好,李鴻章連稱幾聲好。他哪里知道是吃的剩菜,叫今後常給我做這道菜。這就是川菜菜譜裏「紅燒什錦」的由來。還有那東坡肘子,硬是被蘇家三爺子吃出了名。它不同于焦皮肘子、脆紹肘子,它是用一種叫青蒿的野菜合在一起用文火煨出來的,吃起來不膩又有一股清香味。川菜裏有一道吃不厭的菜–回鍋肉,據說是某大爺的太太將準備招待客人的涼拌白肉抓了一部分起來下頓吃,結果二頓吃時見半肥瘦的二刀肉已凍了,於是乾脆加點蒜苗等佐料在鍋裏一炒,竟發覺又香又好吃,這就是回鍋肉的由來。

說起川菜,其實相伴的,那就是川酒,這也是舉世聞名的。宜賓的「五糧液」、瀘州的「老窖大麴、綿竹的「劍南春」、古藺的「郎酒」,還有就是成都的「全興大麴」,最近又推出了一種精品,叫「水井坊」,那硬是打開瓶蓋就要香半條街。四川的濃香型酒,不同于北方的清香型,那是燒酒,只辣不潤喉。濃香型酒不僅聞著香,進口香,連打出來的嗝都香,酒之醇,喝醉了也不會上頭。歷史上的文人騷客,沒有不是酒鬼的,否則便沒了創作的靈感。關於酒文化,另章再表,這裏就不多說。致于茶文化,那更有王安石的詩句為證︰揚子江中水,蒙頂山上茶。這四川的雅安,稱為「雨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差不多有一半都在下雨。這霧雨之中潤育出來的茶葉,豈止是上乘了得,加之「青城毛尖」、「峨嵋雪片」等,那更是皇帝享用的貢品,這裏就不擺了。

最後說說這川菜館。以前說,走遍全國無處不有川菜館,可現在是走遍全球無處不有川菜館。除美東、美西外,現在美南的休斯頓也開起了正宗的川菜館,一家叫「川王府」,新近開的一家叫「老四川」,似乎預示著一股川菜潮流會湧來。除粵菜海鮮外的中餐館,如不跟進改兩道川菜來,只怕有落伍之嫌。以前生意圈人說,川菜到了外地,一定要迎合當地人的口味而加以改造。錯了,這一改,就不叫川菜了,改得不倫不類還叫川菜,那是對川菜的玷污。「川王府」和「老四川」裏,從灶上的主廚到跑堂的企台小姐,無不是四川人,走進餐館,那地道的川情、川景、加上正宗的川菜,讓你感覺回到了四川,或者叫做去到了四川。

不要看我說得鬧熱,還是快去大塊朵頤,一飽口福,死了也是個飽死鬼。去嘗嘗,那濃濃的川味,定會讓你吃不夠。(完)(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華行腳】康巴風情
【中華行腳】康巴風情
成都人說吃 (上)
日本作家談文化差異 一個地名讓台灣人笑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