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水浸街的背後原因

云山

標籤:

【大紀元10月7日報導】號稱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珠江三角洲,每年夏季多雨季節便會到處水浸街,老百姓深受水浸街之苦。

近年傳媒也經常報道各地水浸街現象。例如,今年9月2日晚台風”杜鵑”路過珠江三角洲,番禺最大的迎賓路積水深達70多厘米,小汽車被浸死火,造成大塞車,車龍長達5、6公里。廣州更是多處水浸街,華南理工大學門外的五山路水深過膝,公共汽車無法通行,影響了華南理工大學和華南農業大學兩所大學的新生入學和師生返校上課。

由於地勢低洼,長年累月飽受水浸街之苦的西關金花街、泮塘一帶,更是水深超過1米,西槎路聚龍村的河面高於村內地面,平時也要水泵抽水,台風暴雨之後,更是水深1米多,村庄頓成澤國。

廣州東北部地勢較高的鐵路廣州東站也水浸成災,廣州至深圳火車的候車大廳積水數十厘米,候車大廳被迫關閉十多個小時,因而廣深鐵路停開几個小時。

廣州北部機場路也因水浸街汽車無法通過,赶乘飛機的旅客只好挽起褲腳光腳走路去機場。

深圳有數十處地方有水浸街報告,地勢較低洼的文錦渡口只好封關暫停進出境。深圳火車站一帶水深也如澤國,濱河路等地水深過膝,汽車死火,到處交通堵塞。

深圳常務副市長李德成總結說:”城市內澇依然突出,一些新建市政項目忽視對現有排水系統的保護和配套排水設施的建設,使排水統出現新的內澇。”這雖然是官樣文章推卸責任的言詞,但終歸不得不承認是建設出了毛病,才使內澇依然嚴重。

多年前深圳火車站前的橋洞就是每逢大雨就積水不退,令坐火車的人諸多不便,甚至出過某國領導人要從深圳坐火車過香港因水浸街而被延誤行程的外交笑話,深圳水浸街可以說早已國際馳名。

今年的”杜鵑”台風深圳降雨僅數十毫米,降雨量最大的廣州市也僅是114.5毫米,比起兩地有記錄以來的最大降雨量僅是几分之一,可是我們的城市排水系統竟然如此糟糕,一場稍大些的台風雨就多處水浸街了,其背後原因是中國的官員向來只重視表面文章,不重視看不見的下水道。

埋在地下深處的排水系統,猶如人的排泄器官一樣,是一個城市絕不能少的。連古羅馬都有一套完整石砌的下水道,以排泄羅馬城的雨水和污水。中國的北京城也有自己一套排水渠道,因為有進就必須有出,這個淺顯的道理古人早已通曉。并非現代中國的官員不懂有進必須有出的常識,而是急功近利的思想支配了他們的行為:在上級面前能夠表現政績的不惜上億元投入,所以,現在中國到處都是大立交橋、高架路、地下鐵、高速公路,到處都搞十年也不見得用一次的宏偉体育場館,數十萬平方米的特大廣場。”十年樹木”嫌時間長,不惜花數千萬元遠赴深山購買大樹 進城裝門面,還稱什麼”上海經驗”。嫌樹木難成活,但又要取得綠化面積增長數字,索性大搞草坪,買數十萬平方米的草皮一鋪,綠地面積几日間就增長百分之十几了。還美其名曰”大連經驗”。一時間,全國市長、縣長、鎮長紛紛到大連取經,回去大搞廣場和草坪。可怜老百姓被迫連夜搬遷,騰出地方建廣場和种草。上級來視察,頓覺面目一新,市容變樣,贊賞一番,就升官發財了。

而排水管道全部埋在地下,建設得更漂亮也不可能帶領導進下水道參觀,所以現代中國的官員最不愿意在排水系統上投入建設資金。反正,上級領導誰也不會視察下水道。至於經常水浸街嘛,終歸一年也就下大雨時才會發生,顧不得那麼多了。就是在這种思想指導下,中國沒有几個城市的排水系統符合城市建設要求的。水浸街成了城市頑疾。治理水浸街問題,就像孟子說的”非不能也,實不為也”。可惜,中國至今還沒有不作為就要丟官的法律。所以,無論老百姓每次台風大雨如何飽受水患,傳媒登出多少張水浸街的照片,但過後依然如故。什麼時候才能不水浸街呢?老百姓正翹首以待。

自由亞洲電臺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