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在美國(1)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1月30日訊】(美國之音記者1月29日報導) 中國的[海爾公司]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坎普頓市投資4千萬美元興建的電冰箱工廠已經達到年產20萬台冰箱的指標。在中國國有企業大批倒閉破產的今天,[海爾]這家國有企業不但在中國十分成功,而且能在海外大展身手,訣竅是什麼呢?為了探討[海爾公司]在美國成功的秘密,美國之音記者周幼康正在走訪[海爾]在美國的工廠和公司總部。

*海爾大手筆*

青島的[海爾公司]是中國生產名牌家電的大企業,它製造的電冰箱特別有名,不僅暢銷全中國還銷售到世界很多國家,包括被譽為世界家電王國的美國。

為了開展和鞏固美國市場,[海爾公司]在美國南方南卡羅萊納州的小城坎普頓市建造了一個生產電冰箱的工廠。有人猜測,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不可能有大手筆,所以[海爾公司]可能在坎普頓買一個舊電冰箱工廠,或者和一家小的美國冰箱公司合作造冰箱。但是當我到坎普頓看了之後,我卻大吃一驚:因為它不是舊廠房,而是一座全新、長方形、擁有30萬立方米的現代化美國標準式的廠房。

這座工廠在2000年完工,2001年投產。在廠房裡,我看到在全新的裝配線上,一台台新型的冰箱製造完成。[海爾美國冰箱公司]總裁張金民在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講了該廠興建的過程。

張金民說:“我們在美國投資4千萬美元,包括廠房、設備、土地。設備都是選擇世界第一流的,從全球採購,我們的工廠完全依照當地的生產工藝來滿足當地市場的需求。目前我們生產的是14立方升和18立方升的大冰箱,今年下半年我們還要生產21立方升的特大冰箱。我們目前的員工是220人。今年我們的全年生產目標是20萬台。我們整體生產能力是雙班40萬台。在5年、10年規劃下,我們會進一步擴展生產能力。”

張金民強調他們建廠、投產如此順利,一方面靠自己的努力,一方面歸功於地方政府的開明政策和協助。張金民說:“1999年我們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把廠房建好了。買地也很順利,沒有碰到什麼周折。州政府和當地的縣市政府都給予很大的支持,沒有什麼障礙。這裡的投資環境很好。”

*海爾優勢*

[海爾]最早打入美國冰箱市場的是小冰箱, 因為美國自己不造小冰箱,如今[海爾]在美國竟然造14立方升和18立方升的大冰箱,因此我問張金民,[海爾]的大冰箱如何跟美國百年老店生產的大冰箱競爭?

張金民說:“美國有很多公司,像[通用]、[惠爾普]等等都是歷經百年的歷史。說到我們的優勢,在白色家電冰箱這方面的單一品牌,[海爾]已經是全球第一。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全球市場競爭,多年來我們已經積累了很多的競爭經驗。在美國,我們實行設計、建造、營銷三位一體,照著美國人的需求來設計生產我們的冰箱。和美國同等的競爭對手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所以我們有信心在美國市場擁有我們市場資源。”

*海爾文化*

在[海爾]美國冰箱工廠220名員工中只有總裁、財務經理和秘書這3人是中國人,其它從總經理到工人都是美國人。為什麼[海爾總公司]只派這麼少的中國人來美國工作呢?

張金民總裁作了這樣的答覆:“我們的策略就是當地化。要當地化管理,當地化設計、製造,用當地化的人才來經營管理這個工廠。同時,我們也要實行我們的“海爾文化”。“海爾文化”的核心是創新,它和當地文化並不衝突。我們會考慮如何把“海爾文化”與當地文化融合。”

雖然[海爾美國冰箱公司]的總裁是中國人,但是工廠每天例行的工作和運作完由美國總經理高伯斯基掌管。高伯斯基有著豐富的行政管理經驗,他曾經在好幾家美國公司和工廠工作,一度還和美國國防工業打過交道。我問他身為總經理是否有充份的自主權,還是一切聽命於青島總部的指示?他表示有關該廠的生產品種以及價格等方面他有充份的決定權。

高伯斯基說:“我們和青島總部有著良好的溝通管道,對很多事務我們都相互的討論。並不是青島總部專權,他叫我們這麼做,我們就必須這麼做。我們彼此提出意見,比如說如何生產,生產什麼品種等等。我們共同達成一個策略,就按這個策略貫徹執行。”

*海爾戰略*

高伯斯基又說,[海爾美國冰箱]工廠是一個新工廠,還不夠成熟,起碼需要18個月到兩年的時間來充實和改進。他提出當前[海爾]在美國市場最需要加強的是推出新產品。

高伯斯基說:“[海爾公司]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把燒飯用的電器用具推入美國市場,因為海爾冰箱、洗衣機、洗碗機都在美國銷售,就是沒有燒飯的用具。美國人買新房子或者改裝舊房子喜歡把所有家電用具換成同一個牌子。一旦海爾的燒飯用具在美國上市,海爾產品的銷售量一定會大量增加。”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北京青年報」選出二○○一年大陸財富人物
大陸廠商湧躍到台申請註冊商標
信箱炸彈又現身德州 美聯調局通輯海爾德
《輪回轉世的研究--生命永存的證据》(24) -- 海爾.坎 (泰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