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重現齋教建築風華 斗六真一寺修復工程開工

雲林縣定古蹟斗六真一寺,俗稱「斗六菜堂」修復工程,16日上午舉行開工典禮。(廖素貞/大紀元)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4年07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廖素貞台灣雲林報導)雲林縣定古蹟斗六真一寺,俗稱「斗六菜堂」修復工程,16日上午舉行開工典禮,由縣長張麗善、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真一寺董事長程重勳、多位議員等一起動鎚象徵工程啟動。總工程費1億650萬元,預計116年8月完工。

雲林縣定古蹟斗六真一寺,俗稱「斗六菜堂」修復工程,16日上午舉行開工典禮。(廖素貞/大紀元)
雲林縣長張麗善、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真一寺董事長程重勳、多位議員等一起動鎚象徵工程啟動。(廖素貞/大紀元)

張麗善表示,「斗六真一寺」,為斗六舊城現存最古老寺廟,是一處修行的地方,有著很多人的回憶,縣府於2010年指定為縣定古蹟,並著手進行修護的規劃設計,去(112)年才爭取到中央文化部核定本工程案,總經費1億650萬元,預計於116年8月完工。

建築師陳柏宏導覽解說雲林縣定古蹟斗六真一寺修復工程及未來活化構想。(廖素貞/大紀元)

張麗善指出,「斗六真一寺」在雲林地區宗教發展史上占有特殊之文化意義,擁有多元的建築空間與構造型態,融合傳統意匠與近代材料工法,寺內建築裝飾豐富,彩繪、剪黏等細緻優美。於市街核心地區幾經遷移改建,具體見證斗六社會與環境變遷,保有完整前院,為珍貴的社區開放空間和歷史記憶場域。希冀完工後成為在地民眾日常使用之場所,提升其公共使用價值,再創地方共同記憶。

寺內保有「阿藤司」劉藤的剪黏及泥塑浮雕等傳統裝置藝術。(雲林縣政府提供)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斗六真一寺現況約為日治昭和11年(1936)所重建,為斗六舊城現存最古老的寺廟,見證龍華教及先天教兩派齋教融合的歷史發展。為妥善保存及再利用珍貴縣定古蹟「斗六真一寺」,縣府109年委託二重梁建築師事務所進行規劃設計,又為符合真一寺信徒的殷殷期待,文觀處積極向中央爭取經費修復。集合中央、地方及民間之力,共同成就真一寺的修護使命。

建築師陳柏宏表示,真一寺前殿為抬樑式與RC大通之構造較為特殊。殿內採用穿鬪式屋架。寺內保有劉沛、張文議、林啟文、郭田等不同時期藝師精彩的彩繪作品,以及「阿藤司」劉藤的剪黏及泥塑浮雕等傳統裝置藝術,散佈著時代的記憶及文化藝術的軌跡。

真一堂的歷史沿格

1860年,呂什皆禪師渡海來臺,因信徒日增,在什階法師勸募資金下於斗六街346番地創建真一堂。最初奉祀觀世音菩薩,因而俗稱「斗六菜堂」。因建築嚴重腐朽、不堪使用,於昭和11年(1936年)遷移至現址進行重建。2009年,由於建築年代失修,寺方決定拆除重建前殿及後殿,且已取得拆除執照及建築執照,後在地方人士陳情保留及關切下,於2010年 4月8日被指定為縣定古蹟。最初廟方不滿提出訴願,經過一年多溝通協調後,2011年獲得廟方配合。次年2012年開始於古蹟主體上方搭設鋼鐵保護棚架,以保護結構受損的主殿建築!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