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外銷訂單生產重心轉移 中國創低、東協成新寵

人氣: 2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4年06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侯駿霖台灣台北報導)台經濟部統計處28日發布最新統計指出,外銷訂單受到高效能運算、AI新科技等挹注下,台國內生產比率持續創高,中國包含香港生產比率則寫新低,主要原因是「配合客戶要求」、反映全球供應鏈重新布局的新趨勢,其中東協國家也成為新興的生產基地,並以越南成長最突出。

根據外銷訂單海外生產實況調查(調查資料為2023年)顯示,台國內生產比率達49.1%、年增0.3個百分點,創10年來新高。台統計處指出,在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等新應用需求擴增,IC設計、伺服器、筆電及網通產品廠商擴大國內生產比重,促使國內生產大幅提升。

2023年外銷訂單國內及東協生產占比續創新高。(經濟部統計處提供)

相較之下,中國大陸及香港生產占37.8%,是有調查以來(2010年)新低,東協排名第3、生產比率上升至7%,續創新高。統計處分析,主因在美中紛爭、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影響下,牽動全球供應鏈重組,東協是台商海外布局的重要生產基地,又以越南生產占2.6%最大。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發現,81.7%的外銷訂單由廠商自行生產,顯示企業仍以自有生產為主要方式,但委託他廠代工生產的比率有微幅提高,反映部分企業調整策略來因應市場變化;另海外生產原因以「配合客戶要求」占53.4%居首,其次為生產成本低廉占45.7%。

統計處表示,海外生產的產品有69.1%銷往第三國,顯示多數企業選擇分散市場風險,企業多以客戶需求作為全球布局的首要考量,成本誘因則有明顯降低趨勢。

調查指出,台灣外銷業者主要競爭對手以「國內同業」占50.4%最多,其次是中系企業、占25.1%,顯示兩岸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愈加激烈,歐美、日韓企業則分居第3及第4。此外,觀察資訊通信產品類別,超過7成業者認為國內為首要競爭對手,不到1成認為中企為主要競爭對手。

責任編輯:玉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