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未滿7歲兒童增6次篩檢 7月起上路

衛福部長邱泰源(賴玟茹/大紀元)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4年06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灣台北報導)零至6歲為兒童發展重要階段,3歲前更是黃金療育期,為提升兒童健康照護,國健署6月25日表示,自今年7月1日起,全面針對未滿7歲兒童新增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家長可依篩檢服務補助時程,帶孩子到住家附近的兒童發展篩檢服務院所接受服務,提醒家長或照顧者別忘了攜帶「健保卡」與「兒童健康手冊」。

據美國疾病管制署建議,掌握兒童發展與及早發現異常,需醫護人員及家長通力合作,完成兒童發展監測、篩檢與評估這3道關卡。

國健署25日召開記者會,共同呼籲「早篩早發現,掌握療育契機」。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主要參考美國疾病管制署及台灣專家建議,建立本土兒童發展篩檢模式,並研製臨床醫師使用標準化篩檢工具,在兒童發展關鍵年齡,加碼提供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由接受過標準化篩檢工具訓練的兒科、家醫科專科醫師或幼兒專責醫師,針對兒童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認知及社會發展四大面向進行篩檢。

馬偕紀念醫院早期療育評估中心主任陳慧如表示,兒童發展篩檢,就像開啟兒童未來的鑰匙,開啟兒童的未來,量表設計跟台灣專家設計多項題目,讓臨床醫師、全面篩檢孩童面向。

陳慧如分享臨床個案,曾有3歲小妹妹因為情緒問題到醫院就診,經過全新開發的篩檢量表分析,才發現孩子在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落在異常範圍,但社會發展、語言認知都是正常的,後續確認為先天性發展神經障礙的孩子。

陳慧如表示,經評估黃小弟認知正常,卻因為動作協調問題感到挫敗,反映在情緒上,進一步詢問在學校的教育,進行相關動作任務,孩子都會鬧脾氣,看起來是情緒,但真正原因是動作發展問題,後續醫師也會提供方向調整,及相關衛教。◇

責任編輯:唐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