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全台高溫 嬰幼兒熱傷害 輕忽恐奪命

據衛福部統計,今年6月截至23日止,全台熱傷害送醫人數已有413人次。示意圖。(宋碧龍/大紀元)
人氣: 188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24年06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灣台北報導)各地氣溫屢創新高,造成熱傷害機率大幅上升,醫師表示,尤其是0至3歲的嬰幼兒,因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成熟,稍不留意就會致命,並提醒進行戶外活動時務必穿著透氣、寬鬆的衣服,並輔以防晒,且要隨時補充水分。

2024年6月24日,各地天氣高溫炎熱,中央氣象署早上針對11縣市發布高溫特報,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今年6月截至6月23日止,全台熱傷害送醫人數已有413人次。
2024年6月24日,各地天氣高溫炎熱,中央氣象署早上針對11縣市發布高溫特報,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今年6月截至6月23日止,全台熱傷害送醫人數已有413人次。(宋碧龍/大紀元)

據氣象署24日資訊,本島除基隆、新竹縣市、宜蘭以外,其他縣市皆亮起高溫燈號,截至上午11時許,以台北市社子達38℃最高,其次為雲林斗南37.7℃、台南後壁37.3℃。另據衛福部統計,今年6月截至23日止,全台熱傷害送醫人數已有413人次。

台北慈濟醫院兒科加護病房主任邱馨慧表示,在高溫悶熱的環境下,容易造成身體散熱機能下降,體溫持續上升,就會引發「熱傷害」,熱傷害進程快速,程度由輕到重依序為「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及中暑」四種。

她指出,熱傷害族群,通常好發於「嬰幼兒、老年人、本身有慢性疾病或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運動員及戶外工作者」,其中0至3歲的嬰幼兒又因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成熟,稍不留意就會致命,家長們務必要多加注意。

她提到,熱傷害症狀從臉部發紅、口乾舌燥開始,若未適時補充水分與電解質,會演變成頭暈、反胃、尿液減少、抽筋、甚至暈厥;以孩子來說,當孩子出現冒冷汗、手腳冰冷、意識不清及心跳加速等症狀時,就是已進入熱衰竭狀態。

「熱衰竭」與「中暑」只有一線之隔,邱馨慧說,熱衰竭的特點為身體摸起來很熱,但手腳溼冷,體溫量測多低於40℃;到了中暑程度時,皮膚則呈現發紅乾燙狀態,體溫多高於40℃,死亡率高達三至八成。

邱馨慧提醒,預防重於治療,要預防熱傷害,進行戶外活動時務必穿著輕便、淺色、透氣、寬鬆的衣服,輔以防晒乳、遮陽帽、陽傘等防晒,並隨時補充水分,同時留意孩子的精神活力及排尿狀況;若活動力明顯減退、精神狀況疲憊或是尿量減少,家長一定要提高警覺,即時給孩子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三步驟舒緩熱傷害

對於夏日發生熱傷害時,該如何舒緩孩子的症狀,邱馨慧提供三點處置方式,首先,轉移至陰涼透風的環境,若環境有空調、風扇可提升散熱效果,同時也要避免人群圍繞造成空氣悶熱不流通。

二為適時補充水分、電解質,在孩子一直冒汗時,就必須適時補充水分與電解質,運動飲料或是含少許鹽分的冷開水是很好的選擇;但若孩子處於非清醒狀態,切勿將水倒入口中,否則易造成吸入性肺炎,增加症狀嚴重性。

三為物理性散熱,去除或解開孩子的衣服,使用冰枕、冰袋、退熱貼,敷貼在後頸、腋下、背脊、關節等處,幫助散熱降溫。

責任編輯:呂美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