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鄧醫談養生】臉上長惱人斑點 中醫內調祛斑

文/鄧正梁(濟德中醫診所院長)

雀斑為黃褐斑類型之一,形成因素與遺傳有關。(123RF)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4年06月24日訊】臉上長黃褐斑,通常是由於黑色素細胞過度產生黑色素所致。可能是因為肌膚新陳代謝無法順利運作,導致黑色素在肌膚內部沉澱,最終形成斑點。黃褐斑類型包括老人性色素斑、肝斑和雀斑,形成原因和特徵各有不同。

老人性色素斑通常是圓形斑點,大小約數公釐到數公分,容易受紫外線影響,出現在臉頰骨上方以及手背等部位。肝斑則是斑點左右對稱並且大面積擴散,常見於30~40歲女性臉上,特別是孕期中也有可能出現。雀斑則與遺傳有關,通常以鼻子周圍為中心向外擴散。

為了預防和減少黃褐斑,可以注意紫外線,使用防晒產品保護肌膚免受UV-A和UV-B傷害;促進肌膚新陳代謝,透過適當的睡眠、均衡飲食和保持肌膚溼潤來幫助肌膚更新;使用美白化妝品,選擇含有美白成分的化妝品抑制黑色素形成。

中醫認為,臉上出現黃褐斑與身體內部臟腑功能失調有關。也就是黃褐斑的形成與肝、脾、腎等臟腑的狀態密切相關。

⊙ 內分泌失調:如雌激素過盛或黃體酮分泌異常,常見於孕婦,可能導致皮膚色素沉澱,形成妊娠斑或黃褐斑。

⊙ 肝氣鬱結:中年後易肝氣鬱結,氣血運行不暢,導致黃褐斑形成。睡眠不足、精神緊張等因素會加劇肝氣鬱結,促使斑點加深。

⊙ 體質因素:肝腎不足,氣血虧虛,是黃褐斑出現的常見原因,特別是在45~55歲的中年婦女之中,因為肝藏血,當肝虛的時候,實際就是血虛,血能載氣,必然伴有氣虛,因此肝腎虧虛與氣血虧虛是一個問題。脾主運化,當脾氣虛弱時,容易導致溼邪內生,這類人除了皮膚上的暗斑之外,還會有身體疲乏睏倦,大便溏稀等脾虛溼重的症狀。

中醫治療黃褐斑時,可以使用柴胡、白芍、鬱金等,以疏肝解鬱、健脾化溼、補腎養血等,還有對健脾祛溼、活血化瘀也有幫助。

此外,要注意日常生活規律作息、適當運動與放鬆心情,有利於肝臟健康,避免肝氣鬱結,對預防斑點有益。均衡飲食,飲食清淡,避免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攝取豐富蔬果,有助於調理身體機能,減少色素沉澱。◇

責任編輯:黃郁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