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華中國節凝聚社區 承傳中國文化

人氣 245

【大紀元2024年06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良克霖郝凱森報導) 2024年特拉華中國節於6月21日至23日在位於郝凱森(Hockessin)的華美聯誼中心(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 Center,CACC)舉行,今年是第30屆。

這是特拉華州最大的中國節,以特色展覽、美食、文化藝術表演等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今年的活動包括瓷器展、中國書法、品中國茶、兒童趣味活動、美食品嘗、乒乓球賽,以及精彩的表演節目,如舞龍舞獅、民俗歌舞、扯鈴、跆拳道、武術等。

中國節每年都吸引數千人參加。今年前來祝賀的政要包括:特拉華州副州長霍爾隆(Bethany Hall-Long)、特拉華州州參議員斯特金(Laura Sturgeon)、特拉華州州眾議員拉蒙(Mike Ramone)和史密斯(Mike Smith)、紐卡索郡郡長邁耶(Matthew Meyer)、紐卡索郡議員基爾帕特里克(Janet Kilpatrick),以及華府華僑文教中心主任郭大文等。副州長霍爾隆為中國節開幕敲鑼。

特拉華州州參議員斯特金(Laura Sturgeon)(右二)和特拉華州州眾議員史密斯(Mike Smith)(右三)聯合給CACC頒發褒獎狀,慶祝中國節。(良克霖/大紀元)
出席中國節開幕式的政要與舞龍隊合影。 前排左五為特拉華州州眾議員史密斯(Mike Smith)、右二為CACC董事會主席、中國節共同主席蕭齊(Barbara Silber);後排左一為華府華僑文教中心主任郭大文、左二中國節共同主席湯竹芬(Fancia Tang)、右一特拉華州州參議員斯特金(Laura Sturgeon)、右二紐卡索郡議員基爾帕特里克(Janet Kilpatrick)、右三紐卡索郡郡長邁耶(Matthew Meyer)、右四特拉華州州眾議員拉蒙(Mike Ramone)、右五特拉華州副州長霍爾隆(Bethany Hall-Long)。(Hongliang Jiang提供)
副州長霍爾隆為中國節開幕敲鑼。(良克霖/大紀元)

政要贊:凝聚社區 豐富多元文化             

中國節豐富多彩的傳統表演、手工藝和美食等,受到了各族裔民眾的青睞。它不僅慶祝中國傳統文化,也起到了凝聚社區的作用。

副州長霍爾隆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每年中國節的手工藝和舞蹈都令人著迷,突顯了多元化如何豐富我們的社區,在社區教育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她補充說,「美國有很多分裂,但在特拉華州,我們真的能團結在一起。這個中國節展示了我們如何共同解決問題並慶祝我們的多元化。」

參議員斯特金讚揚中國節為鄰裡之間的互動提供了一個平台,強化了社區建設的作用,「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人們能見到可能從不認識的鄰居。」

特拉華中國節上的瓷器展。(良克霖/大紀元)

眾議員史密斯是中國節的常客,他稱讚節日能將人們凝聚在一起:「CACC做得非常棒。這個中國節展示了社區精神和團結,讓每個人都能享受並學習。」

眾議員拉蒙分享了他對中國節促進理解與合作的看法:「我們必須一起努力,相互理解。這個中國節就是團結的見證。」 他還回憶了以前帶孩子參加中國節的情景, 「這是我們每年都非常期待的活動。」

特拉華州州眾議員拉蒙(Mike Ramone,左)和特拉華州副州長霍爾隆(Bethany Hall-Long)在開幕式上。(良克霖/大紀元)

紐卡索郡郡長邁耶強調了中國節更廣泛的意義:「這個節日慶祝了中國文化和特拉華州豐富多樣的社區。」他讚賞中國節能在政治和文化差異中將人們凝聚在一起,「慶祝中國文化成為特拉華州多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紐卡索郡郡長邁耶(左)和紐卡索郡議員基爾帕特里克在開幕式上。(Hongliang Jiang提供)

紐卡索郡議員基爾帕特里克稱讚:「每個人都喜歡這個節日。這裡是社區聚集、交流並享受和體驗的地方。」

競選聯邦參議員的漢森(Eric Hansen)第一次參加中國節,他對舞蹈表演印象深刻,並讚揚了中國節的雙重作用:「它教育人們關於華人社區的知識,並將社區凝聚在一起。」

競選聯邦參議員的漢森(Eric Hansen)在中國節上。(良克霖/大紀元)

承傳中國文化

特拉華中國節能夠持續30年經久不衰,CACC董事會主席、中國節共同主席蕭齊(Barbara Silber)表示,繼承傳統和創新是使中國節保持吸引力的關鍵之一。她說:「我們將新的元素與大家喜歡的節目結合,確保每個人都有所享受。這個中國節能將家庭的幾代人聚集在一起,這是非常罕見的。」

中國節義工蔣偉表示,中國節的傳統項目包括中國書法演示、為西方人寫他們的中國名字,深受西方人喜愛。他介紹說,自己小時候跟書法家的父親學過書法,後來又重新撿起來,「我對中國傳統文化體會很深,感覺裡面有很多奧祕……有很多有趣的東西值得去學習。」他說,「中國書法有上千年的歷史,有很多東西可以自豪地向西方人介紹,其中很多的價值觀是相通的,比如藝術內涵。」

中國節義工蔣偉在中國節上演示中國書法。(良克霖/大紀元)

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華府華僑文教中心主任郭大文稱讚說,「中國節保持了中國傳統文化,受到主流社會的肯定,每年都有各級政要親臨祝賀……大家在活動中除了娛樂享受之外,還可以在感情上、事業上良性互動。這是我們印象最深的。」

華府華僑文教中心主任郭大文在中國節開幕式上致辭。(良克霖/大紀元)

民眾讚揚

考古學家卡茨(Wade Catts)和太太、女兒以及外孫子女一起參加了中國節。卡茨表示中國節影響了他家庭的三代人。他們從小就帶女兒來參加中國節,現在他的孫子女也在體驗這個節日。他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活動,每年都能把社區凝聚在一起,是大家期待的盛事。」

考古學家卡茨(Wade Catts)(左一)和太太、女兒以及外孫子女一起參加中國節。(良克霖/大紀元)

首次參加中國節的中學教師科爾德斯(Nancy Cordes)兩年前從紐約搬到特拉華州,她對節日的溫馨氛圍印象深刻。她說:「這裡的熱情好客令我驚歎,生活在一個多元文化的環境中很重要。這不僅是一個節日慶祝活動,也是一種文化體驗。」

中學教師科爾德斯(Nancy Cordes)(左)和朋友首次參加中國節。(良克霖/大紀元)
特拉華中國節上豐富多彩的活動。(良克霖/大紀元)
特拉華中國節上豐富多彩的活動。(良克霖/大紀元)
特拉華中國節上豐富多彩的活動。(良克霖/大紀元)
特拉華中國節上豐富多彩的活動。(良克霖/大紀元)
特拉華中國節上豐富多彩的活動。(Hongliang Jiang提供)
特拉華中國節上豐富多彩的活動。(Hongliang Jiang提供)
特拉華中國節上豐富多彩的活動。(Hongliang Jiang提供)
特拉華中國節上豐富多彩的活動。(良克霖/大紀元)

責任編輯:肖捷

相關新聞
認識中國最早文字—甲骨文
德拉華中國節  弘揚傳統文化
德拉華中國節 活動豐富多彩
德拉華中國節弘傳中國文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