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冠獎得主陳英琴談「新台灣食品」創業 

人氣 101

【大紀元2024年06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徐曼沅洛杉磯報導)蚵仔煎口味的洋芋片、阿里山的手洗愛玉籽,要在洛杉磯買到這些地道的「台灣味」並不難;在艾爾蒙地市(El Monte)就有一間華裔移民口耳相傳的「台灣Costco」。創辦人陳英琴(Jenny Chen),自1993年開業以來將「新台灣食品」從一間「柑仔店」(台語:雜貨店),發展為擁有五棟倉庫的大型批發、零售企業。

2024年3月2日,陳英琴(右四)參與金冠獎記者會。(徐曼沅/大紀元)

從「柑仔店」到台灣Costco

榮獲2024年金冠獎的陳英琴,早年在聖蓋博市的山谷大道(Valley Blvd)上開設小雜貨店;店裡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各式台灣商品齊全。她回憶創業初期,雖然就是開了一家小「柑仔店」,但因販售各種特殊的台灣食品,很快獲得消費者青睞。隨著生意興隆,「新台灣食品」也招致一些糾紛。當時商店坐落於現今的希爾頓飯店(Hilton Hotel)附近,由於停車空間有限,有時會收到鄰近居民投訴,表示顧客車輛影響當地生活。

為了擴大發展、解決投訴和倉儲空間不足等問題,陳英琴毅然決然遷址,將店鋪從車水馬龍的鬧區,搬到當時華裔人口相對稀少,且較為偏僻的艾爾蒙地。她表示,一開始也會擔心生意下滑,但很感謝老顧客們不離不棄,不少消費者仍跑到艾爾蒙地採購。有些餐廳業者後來和陳英琴合作了二十多年,建立了良好的友誼。

2024年6月21日,除了各種食品,新台灣食品也販售各式餐廳需要的商品。(徐曼沅/大紀元)

「新台灣」前台經理Evie回憶道:「搬遷初期,這裡環境相當荒涼。我們選擇中間的一棟倉庫作為起點,有時候整天都看不到幾輛車經過。」搬遷後的頭一兩年是商店最艱難的時期,「新台灣」除了挑選更好的產品販售,也透過投放廣告、請老顧客介紹新客戶等方式營銷。因為物美價廉,該公司業務逐步增長,先後租下了第二棟、第三棟倉庫,如今已擁有五棟倉庫,成為一家大型批發零售企業。

2024年6月21日,新台灣食品從小雜貨店發展為擁有五棟倉庫的大型批發零售企業。(徐曼沅/大紀元)

多元化的產品與顧客群

「新台灣」的特色在於多元化的進口產品,尤其是台灣特色備受消費者客喜愛。Evie說:「很多產品一上架,就被搶購一空。」由於食品具保質期限,加上運輸、通關等的不確定性,供應鏈管理是公司最頭疼的挑戰。

疫情期間零售客源占比從原來的30%上升至45%,甚至將近50%;而餐館客源則從70%降至55%左右。客戶結構的變化,也讓「新台灣食品」開始調整選貨與進貨種類。Evie表示,不少消費者一開始都以為「新台灣」是批發商,每次得買很大的份量;但事實上店內也有零售商品,且無須付會員費。疫情期間,很多小家庭到店裡採購,口耳相傳下又開闢了餐廳之外的新顧客群。

除了台灣特殊商品,「新台灣」也增訂不少來自大陸的食品,且其價格相當具有競爭力。事實上,企業的消費群也不侷限於台灣裔或華人;儘管早期主要客戶是華人餐廳,但現在泰國、韓國、西語裔等顧客比例已大幅增加。Evie特別提到,近年來飲料店的原物料需求顯著增加,所以店裡引進各式各樣來自台灣的飲料原物料,還有相關配套的飲料杯、外賣盒等。

為方便顧客購物,「新台灣」還開發了到貨通知訂閱服務。顧客可以在公司網頁上訂閱,一旦商品到貨,系統便會自動發送通知;避免買不到熱門商品。Evie進一步介紹,如佳德鳳梨酥、蔥軋餅通常不到兩個禮拜就會售罄,這些產品因沒有添加防腐劑,保存期限約只有三個禮拜;但通常在食用期限內就會被搶購一空,所以無須擔心商品過期。

透過薄利多銷,「新台灣食品」吸引了更多消費者;除了華人能夠很方便地享受家鄉的美味,也讓更多族裔人群有機會品嚐台灣特色食品。◇

責任編輯:方平

相關新聞
少時失怙中年失婚 李敏華如何成為資深副總裁?
楊信:甘苦都忘了 做人比做生意重要
參與漸凍症科研獲突破 台灣留學生談甘苦
永信製藥質量女總監:畢業生可工作後再進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