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倒查稅引恐慌 大陸專家揭稅務法規貓膩

人氣 5974

【大紀元2024年06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寧海鐘、易如報導)中共稅務部門倒查一些企業30年稅款追稅,引發社會恐慌。在稅務總局聲稱無全行業行動及「不打算」倒查30年後,事件仍在發酵。有大陸專家披露日前在一個閉門會上,與會者都對當局變相讓地方選擇性執法感到憂慮,該專家發現涉及倒查稅款的法規條文本身就有貓膩。

稅務總局就倒查30年「闢謠」無效 專家揭稅務法規有貓膩

對民企稅款被倒查30年引發的爭議,中共國家稅務總局官員6月18日表示,尚未啟動全國性或全行業的稅務檢查活動,也不打算審查可追溯到二三十年前的企業逃稅行為,但卻強調近期的查稅補稅「均屬稅務部門例行的依法依規正常履職行為」。

市場對此驚憂不定,社交媒體上許多網民表達對民營企業處境和經濟形勢的擔憂。

6月20日,中國大陸經濟學者、東南大學教授華生在微博發文說,他當天參加一個有關營商環境的閉門研討會,幾乎每個人都提到了地方稅務倒查30年對企業和市場信心的強烈衝擊和影響。

博文說,就中共稅務總局的「澄清」,與會者表示,總局相關負責人確實表示沒有開展全國性、行業性、集中性的稅務檢查、更沒有倒查20年、30年的安排,但同時表示,「近期反映的有關查稅補稅,有的是對企業以前年度欠稅按程序進行催繳,有的是對企業存在的稅收政策適用風險按程序予以提示告知,均屬稅務部門例行的依法依規正常履職行為。」

會議上多名專家說,這等於是各地稅務部門自行去查的都是正確的。在目前地方財政緊張的情況下,選擇性執法的倒查風會越刮越大。而且被查的幾乎全是民營企業,市場和人心就更加不穩定了。

華生說,當天回家查看稅收法規,查到《稅收征管法》第52條規定:

「因稅務機關的責任致使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繳或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要求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補交稅款,但是不得加收滯納金。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計算錯誤等失誤,未交或少交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追徵稅款、滯納金;有特殊情況的,追征期可以延長到五年。對偷稅、抗稅、騙稅的,稅務機關追繳其未交或少交的稅款、滯納金或者所騙取的稅款,不受前款規定期限的限制。」

上述規定顯示,除了明確列出的兩種因錯漏稅的情況,稅務機關追稅有期限限制,其它情況追稅則沒有期限限制。

華生在帖文中建議各地稅務部門,當前經濟和就業的壓力都很大,「不能見小利而忘大義,驚擾企業和市場。」

(網路截圖)

華生帖文下有許多網民留言:

發展與和平609:「看它做什麼,而不是看它說什麼。它控制不住自己。」

夢中挪威森林:「我發現很多事情做的時機都弄反了,陷入惡性循環。查稅應該是在經濟好的時候,而不是壞的時候,但往往好的時候政府不差錢,所以反倒沒動力查。房產稅拖了這麼多年,不在房價瘋狂的時候出,低迷的時候更沒法出。」

洪榕:「民間投資已經毫無增長了,還敢這樣釜底抽薪,很可怕。可如果地方政府發工資都是問題,做什麼不可能呢?何況做合規合法的事。」

魚姜:「(稅務總局)那個採訪,與其說是澄清,不如說是追認。」

八大山債人:「第52條規定沒用,因為很難確定是不是稅務機關的責任。所以52條用不上。金稅四期產供銷金額全有,銀行流水,稅收申報記錄,網上買賣流水,查你很簡單,都是你的責任,當初沒真實申報。嚴重一點,偷稅漏稅跑不了,刑事犯罪。」

以前的還忙呢:「可惜稅務總局的講話除了推卸自身責任,並無絲毫規範下級意圖(倒查十年是錯誤的,最多只能五年),反而是充滿肯定。」

sven_shi:「稅務部門的權限很大而且缺乏監管。像追稅到94年,依法它都對。關鍵是大眾看這個事情是很難相信稅務系統30年都沒發現問題現在突然發現了。只能理解成以前的默契被財政缺錢給打破了。」

昜-白水:「沒用,沒有一個企業是不漏的。我單位十個人的小單位也一樣,沒事倒個發票,流水一個月千萬交稅特別少,代帳的都給你做假,一年盈利幾百萬能給你做到幾十萬。」

專家:地方財困催生更多查稅和罰款

6月中旬以來,幾家中國上市公司透露,地方政府要求它們繳納可追溯到1990年代的稅款。其中維維食品因昔日控股子公司枝江酒業的稅款問題被中共當局倒查30年,並被相關部門要求補繳稅款逾8,500萬元。此外,還有順灝股份、北大醫藥、藏格礦業、華林證券、聯建光電等宣布補繳稅費。

博匯股份6月13日宣布停產,傳跟之前被稅務局通知補繳近5億元稅款有關。

中國某稅務局稅務員李先生對大紀元表示,許多偷稅漏稅行為甚至是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進行的。

「這個腐敗存在多年,企業因為稅收負擔非常重,它就會採取一些做法,比如跟稅務專管員要搞好關係,要拉關係,這種拉關係手段包括各種請客送禮,因為這個經濟形勢不好了,這個土地財政它也成了過去式了,就是現在這個地方政府沒錢了,沒錢了它就要施壓稅務局怎麼樣向企業去收割,怎麼去抓稅。」

對於當局倒查稅款長達30年,李先生表示,年限越長,補的稅肯定是要越多。另外,稅務局知道這個企業的底細,它就知道越往前查,可能會查到的收穫會越大。

除了企業,也有網民爆料,個體戶也被稅務稽查。甚至個體戶註銷後還被強制恢復稅務登記,以補交稅收。

同時,中國多地今年5月已掛出「警稅合成作戰中心」的牌子,顯示中共公安和稅務部門要對所謂「涉稅犯罪」進行聯合「執法」。(先前報導:公安介入追稅 中共設「警稅作戰中心」惹議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對大紀元表示,中國一般企業沒辦法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否完全符合稅法,也不知道哪個地方可能出現問題。所以對於企業經營者來說,他們擔心會隨時被追繳稅收。這個事情對於中國的企業和一般老百姓的經濟活動,整體上都是一個相當負面效果。

「歸根究底是(地方)財政開支過大,財政收入過少,導致各種各樣的奇怪行為,包括罰款增多,查稅,還有各種各樣的徵收費用,各種各樣新開的攤派,這其實也代表了整個經濟活動的低迷。」

大陸經濟專家華生在前述帖文中表示,有關地方的稅務倒查行動,「肯定不是上面有什麼新精神」。

不過旅居美國的上海企業家胡力任日前在《精英論壇》中表示,可能不是中央直接發文倒查民企,但現在國進民退是中央政府定調的,意思就是地方政府可以隨意去找民營企業老闆的麻煩,幹掉這些民營企業,卻不會承擔很大的責任。

大紀元時報總編輯郭君在《精英論壇》表示,對民企倒查追稅,中共內部一定有一個默契,或者是稅務總局有一個指示,不一定有中央文件,但一定是默許地方這樣做。中央的邏輯是地方財政沒錢了,中央沒錢去補貼又不能看著地方政府破產,唯一的辦法就是放一些權力給地方,讓下面去胡搞以度過臨時的難關。

責任編輯:李宇圓#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國進民退 陸股今年26家民企變國企
經濟面臨困境 中共無奈鬆綁民企
民企老闆集體上央視表態 分析:中共危機突顯
改入「黃金股」 中共以更隱密方式控制民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