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部長訪華 分析:德國貿易重心或轉向美國

人氣 1323

【大紀元2024年06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言綜合報導)德國經濟部長將於週五(6月21日)開始訪問中國,北京當天警告稱,中歐在電動車進口問題上的摩擦不斷升級,可能引發貿易戰。專家表示,經濟和政治因素都越來越有利於德國擺脫對中國依賴,轉而向美國靠攏。

德國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Robert Habeck)抵達北京訪問,歐盟擬議的EV關稅是他此次為期三天訪華之旅的重要議程。

最近,歐盟提議對中國製造的廉價進口電動車徵收高額關稅,以打擊過度補貼引發的不公平競爭。哈貝克是自那以來首位訪華的歐洲高級官員。歐盟的反補貼行動引發中共報復措施,本週,中共對歐盟進口豬肉發起傾銷調查。

據路透社報導,哈貝克此次訪華,一方面向中共官員解釋歐盟最近宣布加徵關稅的原因,同時旨在降低中共報復措施可能對歐盟最大經濟體德國企業造成損害的風險。

歐盟宣布的臨時關稅將於7月4日生效,而去年10月啟動的反補貼調查將持續到今年11月2日。調查結束時可能會確定徵收通常為期五年的最終關稅。

德國的汽車製造商最容易受到北京反制措施的影響,它們去年近三分之一的銷售額來自中國。不過,專家指出,德國正在擺脫中共「不公平」貿易做法,轉向美國。

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德國對華出口較去年同月下降14.0%,至75億歐元。5月份德國對美國出口額達130億歐元,同比增長4.1%。美國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貨物貿易中已經超過了中國。

歐盟加徵關稅

上週三(6月12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在經過數月的反補貼調查後,將從下個月起對進口的中國電動汽車徵收最高為38.1%的額外關稅。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瑪格麗特‧希納斯(Margaritis Schinas)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製造的汽車受益於不公平的補貼標準,這對歐盟生產商構成了威脅。

此舉推出之際,歐洲汽車製造商正面臨中國廉價電動車湧入歐盟市場的挑戰。

非政府組織「交通與環境組織」的數據顯示,2023年,歐洲銷售的電動車中有19.5%是中國製造的,其中許多是特斯拉、達契亞(Dacia)或寶馬等西方汽車製造商品牌的汽車。而今年,比亞迪和名爵(MG)等中國品牌的市占率據估可能達到11%。

歐盟對電動車關稅的措施使歐盟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貿易關係跌至新低。

中共官媒稱哈貝克此次訪問可化解緊張局勢。中共黨媒《環球時報》週五報導稱,一些專家表示,德國應該尋求共識。

抵達北京後,哈貝克預計將與幾個歐盟國家的大使會面,然後與李強和其他中共官員進行會談。

在前往上海和杭州之前,他還將分別會見工業部長金壯龍和商務部長王文濤。

週五早些時候,哈貝克降低了對訪問期間可能解決問題的期望。他說,他預計不會就貿易緊張局勢達成解決方案。

「德國不得不選擇北約盟友」

德國表示有意減少對華整體貿易敞口。在去年的首個對華戰略文件中,德國指責中共的「不公平做法」。

貿易專家表示,此時經濟和政治因素都越來越有利於德國與美國關係發展。

2024年第一季德國與中國的貿易額為600億歐元(合640億美元),低於美德貿易總額的630億歐元。這打破了中國連續八年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的地位。

週五公布的官方數據凸顯了這一轉變:5月德國對中國的出口年減14%,而對美國的出口則增長4.1%。

據路透社報導,德國經濟研究所IW國際經濟政策負責人于爾根‧馬特斯(Juergen Matthes)認為,中德關係範式已經開始轉變,不再是前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在2000年代培育起來的「親密」關係。

他說,「也是出於地緣政治動機,一種重新定位似乎正在發生:遠離體系競爭對手中(共)國,轉向跨大西洋夥伴美國。」

如果唐納德‧川普(特朗普)在11月贏得美國總統大選,並通過提高所有進口關稅來提振和保護本國產業,推動「美國再次偉大」,將為德國等出口導向經濟體帶來嚴峻的商業和地緣政治選擇。

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說法,從長遠來看,這有可能將地球分裂成兩個互不相容的貿易集團。

據路透社報導,諮詢公司羅蘭貝格(Roland Berger)全球管理合夥人斯特凡‧沙伊布爾(Stefan Schaible)表示:「川普將迫使歐洲人決定站在哪一邊——與中國還是美國。」他補充說,毫無疑問,德國將不得不選擇其北約盟友。

德國還表示希望加深與韓國等合作夥伴的關係。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美擬取消中國電商關稅豁免 波及Temu和Shein
美對華祭高額新關稅 涉七大類商品
調查:80%德企支持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最高38%的關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