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夫妻生育13子女 心懷感恩:神賜禮物

人氣 1095

【大紀元2024年06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王佳慧、安景韓國採訪報導)一對年過六旬的韓國夫妻,膝下育有8個女兒、5個兒子,形成了獨一無二、其樂融融的大家庭,老大和老么之間的年齡差達20歲。鑒於家庭的特殊性,他們曾參與韓國MBC《無限挑戰》、KBS《人間劇場》、LG電子廣告等節目的拍攝。

作為全韓國子女數量最多的家庭,夫妻二人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幸福洋溢地表示,「每個孩子都是老天爺送給我們的禮物。」

計劃趕不上變化 子女接二連三降臨

住在韓國慶尚北道龜尾市的金奭泰(66歲)和嚴癸淑(61歲)夫婦1986年步入婚姻殿堂。起初,夫妻二人計劃生育一個女兒或一對雙胞胎。婚後的第二年,他們也如願迎來了第一個女兒。

然而,在那之後,一個又一個小生命乳燕投林般撞進了他們的懷抱。嚴癸淑回憶道,「我們生下二女兒之後本來不想再生,發現懷了第三個的時候嚇一跳。由於當時韓國的政策,第三個孩子是不能適用醫療保險的,我們有些顧慮,但最後還是懷著感激的心情迎接三兒子的到來。」

養育過兩個女兒後,兩人從撫養男孩的過程中感受到不同以往的樂趣,覺得人生非常滿足,沒有再繼續要孩子的打算。誰知這時,嚴癸淑又懷上了第四胎,讓彼時尚年輕的夫妻二人面面相覷。

「我們那時開始認識到,生多少個孩子不是我們能決定的,每個小生命都是神送給我們的禮物。神給了我們這個孩子,也一定會為他開創他應該走的路。因此我雖然身體很累,但心靈上獲得的幸福是難以言喻的。」

嚴癸淑說,「所以我們放棄了生多少個孩子的計劃。老天爺給多少,我們就生多少,也從沒想過避孕。到了不該我們生的時候,自然就不會再生了。」

堅持順產 感謝每個孩子的到來

嚴癸淑此前聽人說,生的孩子多了,孕吐等反應也就不那麼嚴重,而且生產時會越來越順利。但她的經歷卻與此截然相反。

「我每次懷孕的時候孕吐都很嚴重,而且每次生產的時候都要經歷一番折磨。」生第12個孩子的時候,嚴癸淑的子宮頸部腫得無法鬆弛下來,醫院建議她做剖腹產手術,「但我認為順產對孩子有益,還是堅持到了自然分娩。」

2007年,他們迎來了最後一個小女兒,「生老么的時候,陣痛非常嚴重,醫生給我注射了鎮痛劑,2個小時後又注射了一次,但孩子還是一直沒出來。」後來醫生勸她,再不儘快生產的話,孩子會很危險,她在無奈之下同意了進行剖腹產手術。

又一段時間過後,某一天,金奭泰突然因病住進了重患者室,嚴癸淑去醫院照顧丈夫回家後,突然感到一陣反胃,到醫院檢查後發現她居然又懷孕了。然而,當時這個大家庭的狀況非常艱難,多名孩子需要照顧,丈夫又躺在病床上,她在心裡虔誠地祈求老天爺幫幫他們。

幾個月之後,她的孕吐症狀消失,但肚子卻沒鼓起來,這時她才知道孩子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自然流產了。而從那以後,這個家庭迎接新生命的使命落下了帷幕。

金奭泰是當地的牧師,由於心懷信仰,夫妻二人珍視每一個降生在家中的生命。嚴癸淑感慨地表示,「我們夫妻二人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是否懷孕都是老天爺的意思,我們都很感謝地接受……每個孩子都是我們最珍貴的財產。」

墮胎是否應該合法化在韓國是個長期存在爭議的問題,生育13名子女的夫妻二人,雖然經歷過生活困難的時期,但從未起過打胎的念頭。「生命不是我們創造的,是老天爺送來的禮物,如果我們隨意支配,那就是犯罪。」

家庭合照。(受訪者提供)

養育過程中的苦與樂

目前,韓國由於受低出生率的困擾,向生育二胎、三胎以至更多胎的夫妻提供現金、住房、醫療、交通等多項援助。但彼時的夫妻二人並未能獲得類似的援助,憑藉兩個人的力量,如何養育這麼多的孩子?

嚴癸淑表示,由於心存信仰,二人從未擔心過養育孩子時的經濟問題,「孩子是老天爺讓我們生的,所以老天爺會對他負責的。如果老天爺給他一個健康的身體,那就沒有上醫院的必要,也就無需考慮醫藥費的問題了……」

即便如此,養育多個孩子,也給這個家庭每年的支出帶來不小的負擔,日子一直過得比較拮据。這種狀況,直到生下第9個孩子的時候才有了些許改善,夫妻二人開始接到電視節目的邀請,這個大家庭的故事逐漸被外界所知,而隨著後幾個孩子的降臨,一家子的知名度越來越大。

「生第12胎的時候,道知事(相當於省長)前來慶賀,從那時起,村裡大小領導也都來祝賀我們。雖然政策上沒有明確的援助,但道知事會募集職員給我們捐款,也一直關照我們。」

對於無法享受目前生育多子女的援助政策,夫妻二人毫無怨言,「任何制度的改變都需要一個過程,雖然我們家庭沒能享受到援助,但我們切身感受到了國家政策改變的過程,並對此心懷感激。而且我們家的事例可能也是促使政府政策變化的一個因素,這有助於韓國樹立一個發達的國家形象。」

雖然通過電視節目獲得了一定的關注,他們也因此遭受過諸多非議。嚴癸淑感嘆道,「由於當時低出生率還沒有成為社會問題,有很多人罵我們:你們是禽獸嗎?生那麼多幹什麼?那段時間讓我很疲累,2003年的時候,我不想再上節目,直到後來低生育率的社會問題開始發酵,為了幫忙宣傳,我們才再次開始參與節目錄製。」

家庭合照。(受訪者提供)

注重人性教育

古代注重享受大家庭的天倫之樂,但如今,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逐步淡薄,不復親密。但嚴癸淑表示,「我們很喜歡過去的傳統文化,也很享受大家庭帶來的幸福。」

她表示,自己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最為重視的就是人性教育,即著重培養子女們的獨立心、自立、謙讓、犧牲等精神,以及珍愛他人的理念,「我們要從人的角度出發,重視作為人的價值,珍視其他生命,即使自己的利益會因此受到損失……孩子不一定非要接受高等教育,學習好固然好,但人性教育更重要。孩子自然感受到父母給自己的愛,就會回報父母。」

由於經濟並不寬裕,一家人原本擠在狹小的空間中,隨著時間的流逝,房屋面積也逐漸擴大,環顧二層的木製小樓,滿滿都是一家人親密的合影。夫妻倆還保留著所有孩子從小的日記,保存在二樓的一間小屋裡,並經常翻看昔日的日記和相冊,把當時的回憶作為故事講給孩子們和訪客。

嚴癸淑心思細膩,善於發現幸福、記錄幸福的她將近年來的點滴都記錄在網絡日記上,滿面笑容地向來訪者展示孫輩的成長記錄、兒女為她慶祝60歲生日的活動照片、二女兒婚禮時其他兄弟姐妹獻歌的視頻等。

夫妻倆二女兒的三個孩子。(受訪者提供)

現在,夫妻二人和6名子女共同生活在最初的小樓,其他子女已成家或獨立生活,大多在藝術、媒體領域從業或就學,「大廳是我們家的主要生活圈,晚上所有人都聚集在這裡,有的學習,有的看書或是做其它事情,偶爾互相交流,氣氛非常溫馨。沒有人一進屋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面,以前15個人一起生活時也是如此。」

這樣和睦的家庭環境,讓來他們家錄製節目的工作人員非常驚訝。有一次,一名節目PD在拍攝期間表示非常羨慕他們的親子關係,「我們家只有一個孩子,每天孩子回家後跟我們點個頭就進屋了,有時一直到第二天出門的時候才能再見到面。」

子女間互依互助

夫妻倆的教育方法形成了良好的家庭氛圍,兄弟姐妹之間非常樂意相互幫助、互相依賴,嚴癸淑談及此時表示,「如果只有夫妻兩人,或一兩個孩子,和孩子之間發生摩擦的時候,就比較難以解決,孩子遇到什麼問題也需要獨自擔當。而我們家的孩子們可以互相交流溝通,在經歷困難的時候成為彼此的後盾,互相分擔,形成互相協助的環境,這也是他們共同努力的源動力。」

「孩子們根據年齡、性別,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圈。每一個小圈子內的孩子有衣服一起穿,一起玩。」她說,「小孩子們有學習上的問題都會問大孩子;大孩子們小時候幫忙清掃、洗衣服、帶孩子,經濟獨立之後,給小孩子零花錢,幫忙選擇面試時的衣服,調節互相之間的矛盾,雖然是很小的事情,但見微知著,他們自己之間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氛圍。」「這是一般家庭無法體會到的幸福。」

家庭合照。(受訪者提供)

在韓國家庭中,長子或長女從小就被賦予「照顧弟妹」的責任,是犧牲和奉獻的代名詞。然而,夫妻二人在教育大女兒金映璀(意譯)的過程中,更注重強調她作為長女的特權,「一個家庭的長女當然很辛苦,但也有屬於她的獨一無二的特權。她可以帶領弟妹,把事情分擔給弟妹去做。而且日後每多一個弟妹,她日後的負擔就少一點。」

「老大離開家的時候20歲,現在在三星工作,已經38歲了。她雖然平時不在家,但在兄弟姐妹中很有領導能力,從我們的家庭聊天群中就能看出來。」

去年,嚴癸淑60歲生日之際,金璀映在原本的家庭聊天群之外,新建立了一個未加入母親的聊天群,用來討論如何為母親舉行慶生活動。每個家庭成員都積極發表意見,討論自己能做什麼,並在家附近的禮拜堂為母親舉辦了簡單而溫馨的生日會。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嚴癸淑臉上的喜悅和感動溢於言表,「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感情是無法用金錢比擬的。」

子女們為母親慶祝60大壽。(受訪者提供)

如今,13個兄弟姐妹中,最小的小女兒也接近成年。出身於這般與眾不同的大家庭,孩子們有何感受呢?

嚴癸淑笑著說,「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們會羞於談及自己要有弟弟妹妹了。但我的孩子們每次得知我懷孕後,都很自豪地向同學們炫耀:『我又有弟弟妹妹了』。」

養兒不是為了防老 但能夠老有所依

韓國的合計生育率(育齡女性一生中生育的子女數)在1970年曾高達4.53,而隨著住房、養育成本的上升,2023年已降至0.72,且存在進一步下降的趨勢。

韓國人口保健福祉協會近日發表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不願生育的韓國女性和男性各占全體受訪者的1/5和1/7,雖然92.3%和83%的受訪者認為「養育子女使父母精神層面得到成長」和「子女成長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但也有96%的受訪者認為子女成長期需花費巨額費用,88.8%對子女的未來發展感到擔憂。

對於目前年輕人不想要孩子的現狀,嚴癸淑表示,當下的部分年輕人只注重及時享樂,而不去考慮自己年邁後的處境,「雖然人的壽命越來越長,但也越來越虛弱。如果人能活100歲的話,我今年六十多歲,可能要以目前的老年狀態生活40年,我認為我之後的生活不能沒有人幫助。不要覺得自己現在身體很好就忽略了日後的生活。」

她表示,雖然不是為了日後有人贍養而生育子女,但是「老了沒有人照顧,是很悲哀的事情」。她認為,從子女的角度出發,有兄弟姐妹共同分擔贍養父母的義務,也會輕鬆很多,「就算孩子每個人每個月給我們10萬,13個孩子就是130萬,對我們來說是很充分的一筆錢。你想想看,如果是1個年輕人每個月要一次性給父母130萬,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所以我的孩子們負擔比同齡人輕很多。」

她補充道,「也許很多年輕人會想,『國家人口減少,面臨危機,這跟我有什麼關係?』他們是很難感同身受的,但同時,他們大部分也在接受父母的資助生活。而我們要創造這樣的後代,延續家庭中的秩序和愛,這樣也會成為國家的助力。」

養育13名子女的金奭泰和嚴癸淑夫婦。(受訪者提供)

對於目前政府出台的各種獎勵生育政策,她表示,「即使現在制度上再好,但如果把孩子當成負擔、累贅,那出生率就無法提升,我認為年輕人的認識需要改變。」

為了匡正年輕人們的思想,向他們展示家庭的美滿,嚴癸淑經常向教會的青年們以低生育為主題做演講,告訴他們:子女不是負擔,是我的幸福,是我收到的特別的禮物,而不是給國家的禮物,「如果一味拒絕的話,會承擔代價的。」

「作為我來說,懷孕時、孩子出生時的幸福是無以言表的,而這樣的幸福我重複經歷了13次……那些睡不著覺的日子,那些疲累辛苦的日子,現在回過頭來看都是滿滿的幸福。」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印度女子教小狗用餐前祈禱 牠們乖乖聽話
為人父母重要的一刻:寬宏大量
組圖:12個孩子的媽媽感恩神賜予她大家庭
一個托起子女登上巔峰的母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