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七成港人指社會對嚴重精神病患照顧者支援不足

人氣 32

【大紀元2024年05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林一山香港綜合報導)去年6月2日,鑽石山荷里活廣場發生斬人案,施襲者是一名有精神病史的男子。適逢事件即將一周年,香港心理社會康復協會28日公布最新調查發現,不足一成受訪者認為自己了解有關嚴重精神病的求助及處理方法,不足5%受訪者認為目前社會對於嚴重精神病患者的照顧者提供了足夠的支援。協會建議政府加強支援和公眾教育。

今年1月,協會透過電話方式成功訪問了850名18歲以上市民,以了解他們對嚴重精神病認識程度的自我評估,並根據香港人口年齡分布進行了加權分析。

調查發現,僅有11.3%受訪者表示自己了解嚴重精神病的主要症狀,不足9%受訪者指,如果自己或親友不幸患上嚴重精神病,他們了解求助及處理方法。此外,不足5%受訪者認為,目前社會對於照顧嚴重精神病患者的人士提供了足夠的支援;70.7%受訪者認為社會對嚴重精神病患的照顧者的支援並不足夠。

藥物方面,調查顯示少於5%受訪者認為,自己了解新一代與上一代思覺失調長效針劑及口服藥在治療效果上的差異,超過六成受訪者表示對此非常缺乏了解。

協會稱,香港的嚴重精神病患者數目近年大致維持在大約51,100人。2017年的精神健康檢討報告顯示,當時個案經理與嚴重精神病患者處理個案的比例為1:47。而去年6月鑽石山悲劇發生後,醫管局提出了增加個案經理措施,目前相關人手比例降至1:38,但只處理18,175宗個案,僅佔嚴重精神病患者數目三分之一。

香港心理社會康復協會主席、精神科專科醫生王明爍引述研究指,大約有一半服用口服藥的思覺失調患者,未能完全遵從醫生處方服藥,令其復發及住院的風險增加。醫護人員及個案經理的人數不足,令照顧患者的責任落於其家人或社區人士上,但市民對這種疾病的治療及處理方法認知不足,更難確保患者有按處方服藥,對患者、照顧者和醫療系統皆不利。

協會建議政府應採取「人手、針藥並行」的策略,在積極增加醫療人員及個案經理的同時,應該在嚴重精神病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儘早應用第二代長效針劑,因為長效針劑更高的藥物依從性和更低的復發及住院率,可以有效地減低醫療系統的人力壓力及治療成本。

另外,政府及醫管局應定期收集並分析使用口服藥物及第一、二代長效針劑患者的復發率和入院率數據,以評估不同治療方法在本地的效果;進行更全面的公眾教育計劃,加強宣傳和教育工作,以提高大眾對於嚴重精神病治療選項以及正確求助方法的認知。@

責任編輯:陳真

相關新聞
港六公屋戶瞞報物業被定罪
港社福界調查:九成半社工認為政府修例不恰當
鄒家成涉未經授權轉寄投訴信 辯方質疑法例無禁止
林世雄稱有信心任內解決港網約車爭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