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吳兆康當選英國區議員:香港人可以贏番次

吳兆康當選後,5月11日到Reading Hongkongers CIC舉辦的雷丁香港人社區中心活動中謝票。(畢拿/大紀元)
人氣: 4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大紀元2024年05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畢拿英國報導)「我是第一個前(香港)區議員在英國當選,但我相信陸續有來。今次證明香港人可以贏番次,證明香港人除了在衣食住行、返學返工、買樓逐步融入之外,連英國文化的重要部分——議會民主都做到有香港人進入議會發聲」。

英國地方選舉點票中心。(OLI SCARFF/AFP via Getty Images)
吳兆康3月與英國自由民主黨領袖Ed Davey爵士會面,討論包括支持香港人及香港人權自由等連串議題。資料圖片。(吳兆康fb)
吳兆康競選期間積極爭取選民支持。資料圖片。(吳兆康fb)

3年前移居英國的前香港中西區區議員吳兆康,成功在英格蘭東南部、鄰近Reading(雷丁)的Wokingham「重操故業」,於5月初的地方選舉中,代表自由民主黨以1,162票當選。他希望自己能鼓勵更多香港人登記做選民、參與政黨、選舉。

地方選舉5月2日投票,吳兆康當選後即在翌日上任,接下來就是與所屬政黨商討未來計劃,並踏入議事堂,聽取議會的簡介。第一次踏足議事堂,他坦言感到興奮,但感到揹負著很多事情進入議會。

吳說,希望用盡身位,令英國社會、政界、傳媒關注港人是同樣重視自由、民主、人權的價值觀及要防範中共滲透、影響英國政府對香港事務,「使各政黨知道香港人的要求,對港人不止『幫助BNO Visa這麼單一』」。

作為英國議會新丁,現時除了與黨團推動地區事務,吳兆康亦希望幫到多一些香港人融入本地生活。他指出英國中央政府近期減少對港人組織的撥款支援,希望可在地區層面令港人組織可以維持、壯大。另外,吳希望在議會內外與英國不同政治人物溝通,例如BNO簽證政策即將檢討,會爭取延續及改善細節。

獲得民意授權,吳兆康說,希望在議會及自民黨的大會上,推動更多人關注47人案、23條立法等香港事務:「英國不同黨派的共識,至少在口頭上說不要太依賴中國,但實際上執行如何?」並指英國政府仍然同中共談生意,自己希望推動作為英國第三大黨的自民黨高層在國會質詢。

講身世獲選民「資歷認可」

打動對手擁躉

吳兆康得票排Maiden Erlegh & Whitegates選區第三,以末位進入議會,但與該區最高得票的保守黨候選人JORGENSEN Norman的得票,僅差15票,加上其「新移民」身分,成績可謂不俗。他回顧,自己落區宣傳只有約3個月,「當然要勤力點」提升知名度,應付已經長年在地區工作的對手。

吳的選區比較多獨立屋,不同香港般可集中在街坊經常出入的地方擺街站拉票。在「洗街」期間,要比以往在香港競選時行多幾倍路,整個選區亦不止行一遍,「我的腳非常累,但精神非常旺盛」,吳兆康回顧這幾個月來的拉票過程,「每逢敲到香港人的門,都是加油站來的」。

「就算當地人,有不支持的人,有些是對手的忠實fans(擁躉),我都會同他們講解我的來歷,或我們黨的事情,他們都很欣賞我這麼努力,有時候都說會重新考慮,看看你的東西(傳單)⋯⋯拉票正正是這樣,除了鼓勵支持者出來投票,還應該打動到原本不支持的人。有些人說『投票沒有什麼用』,經過我們講解,對方就說會投票或考慮投票,這樣我們會非常開心」。

多謝香港人支持

本地人認同香港價值

被問到這次能夠勝出的關鍵,吳兆康首先說「多謝香港人支持」,及本地人對香港人的支持。他回憶拉票期間,「每逢見到香港人,好像不是我向他們拉票,而是他們鼓勵我」,香港人亦在網上為他散佈消息,投票當日香港人見到他亦表現興奮,甚至有人特地搖下車窗或響按為他打氣。

吳認為自己的優勝之處,在於香港選民會知道他比較了解香港人的需要。對於當地人,則「講我的香港故事」,雖然大家來自不同文化,但大家價值觀一致,對方亦欣賞自己在港做的工作。

早前在逐家逐戶敲門拉票時,吳往往會表明自己香港前區議員的身分、為何到英國,並稱會努力服務社區,堅守自由、民主、人權。近期英國新聞不時提到中國想從多方面干預英國,「他們(選民)知道我對著共產黨不是隔著半個地球,而是曾經在香港一個(與中國)這麼近的地方感受過他們,他們會知道我有更多見解和想法,堅守英國的人權、民主、自由,不要被中國干涉,及如何取捨,不要為做生意,放棄這些價值觀。」另外,他相信獲得本地人支持,亦關乎選民認為英國要為不公平的事發聲,「因為我正正為香港人發聲」。

他形容這樣獲當地人對其「資歷認可」,「認可我不是一個『新人』,而是在香港有一定資歷的區議員,更認同我們來的原因及價值」。吳又認為,在本地的地區工作、宣傳時間不長,故所屬的黨的支持亦非常重要。

展望將來,吳兆康說「希望各行各業的香港人,用盡大家可以做到的事情發聲,投票的投票、示威的示威、參與香港人文化活動的參與,捐錢給細葉榕(人道支援基金)的捐錢給細葉榕,我們不可只是衣食住行可以、生活很好就忘記初衷,我們要記得我們為何來,亦要記得在香港堅持的良知。希望大家在各自的崗位盡做!」◇

責任編輯:陳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