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11月信用債淨融資轉負 缺口近3000億

明年1月償還債務壓力加大

人氣 735

【大紀元2020年12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報導)今年11月份,大陸信用債融資額由正轉為負數,缺口近3000億元(人民幣,下同),而明年1月份是大陸償還債務高峰,償債壓力逐漸加大。

據大陸數據服務商Wind的數據顯示,11月10日以來,以企業債、公司債、中票、短融和定向工具為口徑累計有196隻信用債取消或者推遲發行,同時,信用債淨融資額持續走低。11月份以信用債淨融資規模為-444.57億元,今年內首次由正轉負。截至12月24日,當月累計發行信用債717隻,發行總量為6732.07億元,相較9597.87億元的總償還量,目前尚有2865.80億元的淨融資額缺口。

據券商中國報導,發債困境近期沒有好轉的趨勢。上週有22隻債券推遲或取消發行,計劃發行金額為220.9億元。

同時,信用債淨融資額也持續走低,上週信用債發行量為3130.55億元,環比減少7.99%;淨融資量279.99億元,環比減少612.36億元。

對於債券市場持續低迷的現狀,中信建投首席固收分析師黃文濤認為,從發行人來看,負擔重的國企和弱資質城市建設投資公司一級發行較為困難,再融資壓力增大導致投資者信心降低,二級市場拋盤進一步產生負反饋。從投資者來看,非銀機構負債端穩定性差,且之前票息策略導致資金過於擁擠信用債,容易產生羊群效應。銀行仍是穩定企業再融資預期的關鍵因素,但是由於臨近年底,額度有限,承接能力和意願受到考驗。整體來看,信用債市場仍需對主體進行風險梳理。

也有分析人士表示,10月份以來,大陸AAA級的數家國企紛紛違約,給債市帶來負面影響,影響了企業發債。

據《經濟觀察報》報導,Wind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18日,今年新增主體違約共計27家,累計164隻債券發生實質性違約,債券違約累計金額超過1600億元。其中,今年以來共有8家國企違約,與去年的7家並無太大差異,但國企違約餘額由去年的129.3億增至今年的518.97億,增幅達3倍。而截至12月18日,自2014年債市首例違約開始,6年間超70隻發行時主體評級為AAA的債券發生實質性違約。今年已經超過50隻,占比超過70%。

開源證券分析師楊為斆認為,近期一些高評級央企等取消發債的原因或為基礎利率上升,融資成本提高。

融資額下降令業界憂慮。明年1月份是大陸償債高峰,隨著信用債發行淨融資額的減少,償債壓力將逐步顯現,而明年全年的信用風險也將顯著增加。

國金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信用債到期總量為62153.56億元,本金提前兌付量為2396.83億元,另外有15904.49億元債券進入回售期。按照今年前10個月實際回售比例28%估計,未來一年回售量可達4453.26億元。

從信用債償還金額的月度分布看,償債高峰期通常會集中在3月、4月及8月。

此外,明年1月份到期回售規模也較大,階段性償還壓力上升帶來的債務風險增加,該研報顯示,明年1月份信用債到期、回售加上本金提前兌付總規模約為8000億元。

因此,市場對明年開年的信用債償債能力表示擔憂。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表示,「當前是信用債市場寒冬,而淨融資額萎靡不振,一級市場取消發行增加預計將覆蓋明年一季度。後續市場融資可能會緩慢復甦,但機構信心短期難以提振。」

明明認為,以中票、短融、企業債、公司債、定向工具的口徑測算,明年1月份到期及回售規模在7834億元,在目前淨融資水平持續萎靡的當下,市場風險也在增加。不僅是明年1月,一季度整體到期在2.1萬億規模,市場將持續處於償債壓力的高峰期。

而大多數機構人士對2021年的信用環境表示悲觀。楊為斆認為:「明年融資環境還不如今年,企業借新還舊處於更不利的局面。所以,本身可能相對安全的那些債,在明年的話也會存在著被下調主體評級進而違約的風險。」

責任編輯:劉毅

相關新聞
大陸房企4月美元融資為零 資金壓力陡增
中共發布融資新規 房企苦日子來了
大陸房企發債猛增 三季度融資逾三千億創新高
債券違約1600億 中共前財長警示風險爆發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