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透視:了解真實的美國

江迅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9月11日訊】中國和美國的關係總是如同乘坐”過山車”一樣上上下下,起伏不定。普通中國人都已適應了這”周期性反覆”。美國”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一周年前夕,美國又成了中國人的熱門話題孟今年9月11日紐約會舉辦什麼活動?美國會不會出兵伊拉克?如果開打,美國會部署怎樣的戰略?這場戰爭會給經濟飛速發展中的中國帶來什麼?中美關係會不會升溫……在酒吧,在宴席上,在工餘聊天,在作客友人家中,都可以聽到人們對這些話題議論紛紛。

美國社會是一個”天使”與”魔鬼”同在的國度。不過,翻開中共主流媒體,幾乎每天能讀到的關於美國的報道都是負面的。普通讀者並不甘心,他們要瞭解的是一個真實的美國。在中國大陸,書籍出版不如新聞報道政治控制那麼嚴,於是,關於美國的新書卻成了熱點。

新書熱賣

上海作家葉永烈前不久推出《行走美國》(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第一版已售罄,第二版旋即上市﹔今年9月,他又推出50萬字的紀實長篇《受傷的美國》(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正在熱銷的這兩部書,都是葉永烈在美國實地採訪而創作的。去年”九.一一”事件發生後,葉永烈在第一時間從上海趕往紐約,直奔世界貿易中心大廈,而後還去舊金山、西雅圖以及加拿大的溫哥華,採訪與這場恐怖襲擊有關的人和事。

身為商務外交官的張海洋,將在美國的所見所聞所思形成的美國觀,結集成書《我們必須瞭解的美國》(中央編譯出版社)。此書上市才一個多月,已取得2萬冊的銷售業績。作品展示了一幅美國經濟社會的風情畫孟美國高科技業的動態和走勢,剖析了”九.一一”事件對美國進口中國商品的影響,美國若乾大公司的破產風潮,華人在異鄉的奮鬥之路等。

21個美國“狀元”

說起在美國的華人,不能不說一個月前,21名美國學生在上海的”尋根之旅”。這一”美國優秀華裔青年榮譽訪問團”,是受中國海外交流協會邀請,在上海訪問了三天。這21名學生全部都是美國”總統學者獎”、”英特爾科學獎”、”西門子–西屋科學獎”等國家級大獎的獲得者,堪稱美國最頂尖的學生。他們個個念的哈佛、耶魯等常春藤名校,被認為是”可能影響美國未來的人”。這個特殊群體給上海人,特別是年輕人帶來一種衝擊孟這就是美國的優秀學生,這就是美國教育追求的目標,這就是美國的價值觀。而這一切,對熱衷留學美國的上海人而言卻聞所未聞孟原來美國的教育還有這一面。

訪問團中的張令儀,開學即將到”政治家搖籃”的哈佛大學上學。她曾是5所高中組成的學區的學生代表﹔她還當過兩年Key Clhup的主席﹔為第三世界國家的低收入病人募集善款。她一會兒到東南亞參與”亞裔領導人會議”,一會兒在舊金山碼頭策劃畢業生狂歡舞會。她的學習成績相當優秀,彈鋼琴,拉小提琴,吹法國號也有一手。

這21個學生,個個如此。看他們的資料,發現這些年輕學生每人都不止一個閃光點。或者是科學,或者是文藝,或者是領導才能,或者是社區服務,每個學生都各擅幾項,不少人幾乎樣樣”沾邊”,差不多是全才了。多元嚐試使他們增長了許多知識,增強了人際交往的能力,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最重要的是,在這個不斷嚐試的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最喜歡、最擅長的是什麼,從而確定自己將來發展的方向。

21個”美國狀元”,給上海的家長、學校,給上海的教師和學生,給上海政府教育機構,給上海人留下了啟示。美國能這樣辦學,為什麼中國大陸就不能這樣辦學呢?一場討論正在進行。

把美國自然如實地展示給上海人看,展示給整體中國人看。瞭解一個真實的美國,才是中國人所期待的。

BBC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美洲擔憂中國產品傾銷會造成社會問題
參加中美洲議長論壇立委辛苦拚外交
王金平參加中美洲暨加勒比海議長論壇
國親兩黨立委將與紐約智庫及僑界座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