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經濟系科爾奈教授專訪:通向自由經濟之路

林之昊

人氣 7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21日訊】大紀元波士頓記者林之昊報導/五月十六日﹐大紀元記者對哈佛大學經濟教授亞若什.科爾奈(Janos Kornai)博士做了專訪。科爾奈教授是匈牙利人﹐是一位在國際經濟界非常有影響力的專家。早在1986年﹐他的《短缺經濟學》一書就被翻譯成中文。1998年﹐此書在中國又再版。他的著作《通向自由經濟之路》為東歐國家由社會主義經濟轉入市場經濟作出了巨大貢獻。此書被翻譯成包括中文在內的十七种語言。

科爾奈教授說﹐他的《通向自由經濟之路》一書是在1989年柏林牆還沒倒塌前寫的。當時他分析﹐把社會主義經濟轉向自由經濟有兩套策略。

“策略A”有三個特點:

一﹒把重點放在建設中﹑小型私有企業。科爾奈教授把它叫作“土生土長的經濟”。它不是將私有制強加給社會﹐而是讓社會自行往私有制方向發展。中﹑小型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力﹐也是吸收勞動力的命脈。二﹒對於那些舊的國營企業﹐通過拍賣的方式轉入私有化。三﹒拍賣的价格要公平合理﹐不能白白送掉﹐而且買主必須是有經營策略的一個業主﹐不能是散戶。只有這樣﹐新的業主才能承擔起管理好企業的責任。

“策略B”的重點是推動國有企業盡快私有化。為了求速度﹐甚至把企業白送給人。比如說給工人發產權票﹐讓他們成為所有者。當時科爾奈教授就竭力主張推行“策略A”。但許多西方經濟學家認為“策略B”才最有效。十年后再看﹐事實證明﹐當時主要採用“策略A”的匈牙利和波蘭﹐它們經濟體制的過渡就比當時主要採用“策略B”的俄羅斯要健康穩定得多。中國的產權改革界乎於“策略A”與“策略B”之間。

“塑料“股市

對於中國經濟體制的改革﹐科爾奈教授認為還是本國經濟專家更能給出合理的建議。但做為一個旁觀者﹐對中國產權改革他有几點看法。他認為中國的改革有一半是採用了“策略”。在中國﹐新興的中﹑小型私有企業的數目還是很可觀的﹐發展也很快﹐這是好現象。但同時﹐他也看到了兩個重要的問題。一﹒國家沒有嚴格執行財務預算。國家對於國營企業的超支更是無限度地容忍。這些年复一年虧損的企業早該宣佈破產﹐拍賣資產了。二﹒國家對國營企業的改革總是那么不情愿。等到最后採用的卻是把它們拋進股市的辦法。科爾奈教授很不贊成這种做法﹐用股市來改革國營企業并不是真正的私有化。

他認為﹐股市必須是一個真正的股市﹐不然的話就變成“塑料”股市﹐假的。人們如果買股票﹐就應該對他們所買公司的運做﹑經營有發言權﹐有控制權。而國營企業的大股還在國家手中﹐對股民來說﹐他們沒有發言權﹐并不是真正的主人。實質上﹐這种做法就是利用股市在收集民眾資金。國家若真心誠意地想從社會集資﹐就應該發行債券﹐向民眾借錢。

科爾奈教授說腐敗是個廣泛存在的問題﹐它并不是社會主義經濟向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但也許私有化助長了腐敗的發生。畢竟那么龐大的國有資產﹐一下子要轉為私有﹐如果利用腐敗的手法﹐有些人就可以受益許多。減少腐敗關鍵是要保持國企私有化過程的乾淨。產生腐敗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和國家的政治體制和法律體制有關。腐敗不一定體現在金錢上﹐它可以是心照不宣的情禮交換﹑內定中標等﹐中國話叫“走后門”。這种形式的腐敗在法律上很難找到證据。因此﹐保證社會“透明度”是防止腐敗的唯一方法。當人們越是可以自由地談論這類事時﹐腐敗就越不容易發生。最終﹐腐敗還是聯系到了社會民主化制度。

均等教育機會﹐減少貧富差異

科爾奈教授去過中國几次。他說:“與東歐前社會主義國家比較﹐我可以明顯地感覺到中國在改革中貧富不均的問題更為突出﹐兩極分化速度也更快。”他認為在中國﹐富的很富很富;窮的很窮很窮。人們總是會相互比較的﹐嫉妒心是人性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貧富差異如此懸殊很容易造成社會不穩定。要解決這個問題。一要健全稅收制度。採取收入稅遞增制并增收財產稅﹑房地產稅。二要給每個孩子﹑年青人提供受教育的均等機會。科爾奈教授認為﹐一個人具有教育水平高﹐辦事能力強﹐承擔責任重﹐他就應該多得報酬。建立在本事﹑才能基礎上的貧富不均是完全合理的。但這些必須建立在受教育機會均等的基礎上。只有這樣﹐社會才是公平的。

相關新聞
法輪功創始人發表《驚醒》
法輪功創始人發表《法難》
【特稿】共慶世界法輪大法日 同走回升之路
【特稿】人類起源問題的終極答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