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焦點】林保華:董建華治港推行高官問責制

林保華

人氣 5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29日訊】 北京力挺之下﹐香港特首董建華在無人競爭的情況下連任下一屆特首。由於政績不彰﹐民怨難除﹐董建華推出了“高官問責制”﹐也就是部長制﹐七月一日實行﹐取代香港行之有效的公務員制度﹐實現真正的改朝換代。

香港的公務員隊伍曾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公務員隊伍之一﹐以效率和廉潔而著稱﹐中共對香港的公務員制度也予以肯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一○三條就規定﹕“香港原有關於公務人員的招聘﹑僱用﹑考核﹑紀律﹑培訓和管理的制度﹐包括負責公務人員的任用﹑薪金﹑服務條件的專門機構﹐除有關給予外籍人員特權待遇的規定外予以保留。”九七年主權轉移時也因而留用了律政司(英國人)之外的全部司局長和他們手下的公務員隊伍﹐實現平穩過渡。

但是﹐香港回歸還不到五年﹐“五十年不變”已被拋到九霄雲外。為了推行這個制度﹐已經迫使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在一年前辭職﹐職務由財政司司長曾蔭權接任﹐梁錦松繼任財政司司長。於是港府的三個司中﹐律政司和財政司兩個司長梁愛詩﹑梁錦松是董建華從公務員隊伍之外納入港府體制的“愛國人士”﹐只有政務司司長曾蔭權是港英留下來的公務員。加上董建華本人﹐以及由董決定其成員的行政會議﹐已經構成香港的決策階層﹐其中一些人是中共的地下黨員。但是這一年來香港經濟並沒有改善﹐董建華把責任推給公務員也就站不住腳。

董建華在四月十七日正式向立法會作的報告﹐確定了“高官問責制”的最後架構﹐由三個司司長和十一個局長組成﹐三個司是現有的三個司﹐十一個局是對現有的裁併而成。這十四個“長”就不是如同當年的行政中立﹐根據香港完備的法治體系來管治香港﹐而是由董建華進行政治任命﹐向董建華個人負責﹐如有錯誤﹐可以隨時罷免。至於是否犯錯誤﹐當然是由董建華決定。這也就由法治轉為人治。由於這些“長”不是全由過去遺留下來公務員中的政務官任命﹐因此可以組成董建華的親信班子。十四個司局長再加行政會議成員組成“內閣”。而不被任命的司局長﹐將降為原司局的常務秘書長﹐負責推行上面交下來的政策。

社會上對“高官問責制”的反應頗為複雜。由於董建華在前一陣已經通過一些輿論抹黑公務員﹐例如說他們工資高﹑表現懶散等等﹐因此聽到“問責”﹐一些市民覺得是一種進步的改革。包括號稱是“知識分子報紙”也肯定問責的方向。然而民主派和大部份學者有不同的看法﹐認為這是董建華進一步擴大他的獨裁權力。親共人士則當然表示支持。

問題就在於這些官員的問責對象是什麼人﹖如果是民主國家的“部長制”﹐官員向民選的首長負責﹐也向民選的國會負責。然而董建華不是民選的﹐香港立法會大部份成員也不是民選的﹐因此向董建華負責是對他個人負責﹐而不是對香港市民負責。如果北京或董建華真有改革之心﹐就應該先進行民主改革﹐不論是立法會還是特首﹐應該先向一人一票的普選發展。通過普選產生了特首以後﹐再由官員向特首負責﹐這才是真正的“部長制”。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無國界記者函特首抗議 (4/28/2002)    
  • 民意認為問責制助特首獨裁 (4/26/2002)    
  • 香港政府經濟政策束手 港人看淡前景 (4/25/2002)    
  • 七一前談不攏八黨拒問責制登場 (4/25/2002)    
  • 亞太最佳營商地位星洲取代香港 (4/25/2002)    
  • 問責高官兼掌諮詢組織 (4/24/2002)    
  • 李柱銘批董建華問責制攬權 (4/22/2002)    
  • 民主黨主席李柱銘批董建華是一條腿走路的獨裁者 (4/22/2002)    
  • 議員轟審議問責制太匆匆 (4/20/2002)    
  • 董執政聯盟吸納自由黨 (4/20/2002)    
  • 董建華預期香港失業率將進一步上升 (4/20/2002)    
  • 鍾士元爆特首早屬意新制 (4/19/2002)    
  • 四人競逐特首辦主任 (4/19/2002)    
  • 特首辦膨脹變權力中樞 (4/18/2002)    
  • 特首攬權 部長制捱轟 (4/18/2002)    
  • 香港爭取居權人士示威 發生激烈警民衝突 (4/18/2002)    
  • 五百多名爭取居港權人士在立法會外示威抗議 (4/17/2002)    
  • 八黨聯盟:局長須審查品格 (4/17/2002)    
  • 問責制今揭盅特首攬極權 (4/17/2002)
  • 相關新聞
    問責制今揭盅特首攬極權
    八黨聯盟:局長須審查品格
    五百多名爭取居港權人士在立法會外示威抗議
    香港爭取居權人士示威 發生激烈警民衝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