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共和黨為何大獲全勝?

曹長青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1月7日訊】美國昨天的中期選舉爆了冷門,在共和党籍總統掌控白宮的情況下,共和黨同時贏得了眾議院和參議院,打破了總統所在黨中期選舉一定輸掉國會的慣例。《華盛頓郵報》說“令人驚訝”;《紐約時報》社論標題是“中期選舉﹕布什之夜”。

目前已統計出的結果是﹕在435席的眾議院,共和黨不僅保持了原來的多數党地位,而且增加到227席,民主黨則降到204席(1席獨立,還有3席計票沒結束)。在參議院,原來民主黨為多數党,現在是共和党51席,民主黨47席(獨立派1席,路易斯安那州席位需12月7日再選而定)。

CNN主播在今晨二點宣佈共和黨贏得了參議院時感嘆說,這是自從1934年羅斯福總統之後,首次有新總統遇到第一次中期競選不僅沒有丟掉席位,而且贏得了參、眾兩院。克林頓1992年當選後,遇到第一個中期競選的1994年因丟掉了眾議院的52個席位而大輸。

在選前,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分析家敢預測到底哪個党會贏,因為民調比分相當接近;而且美國經濟不景氣,這對執政党不利。但為什麼美國選民這次做出這樣的選擇,讓共和黨橫掃了中期大選?簡單歸納,有這樣四個原因﹕

第一,美國人相信共和黨在反恐上的領導能力﹕

人們說911改變了美國,這從恐怖襲擊後首次中期選舉可以看出來,美國人更加重視本土的安全,自身的安全。而共和党的理念恰恰是重視國防、軍事和安全,在這一點上美國人更信賴共和黨。布什上台後,把軍費增加到接近4千億美元(相當中國200億軍費開支的20倍),而克林頓執政期間一直削減軍費。

這次大選的最大冷門是民主黨籍的喬治亞州州長和參議員都敗給了共和黨候選人,很大原因在於該州共和黨候選人強調反恐,支持武力鏟除巴格達政權。紐約歷來都是左派民主黨的最堅固陣地之一(另一個是加州),但堅定支持反恐和軍事打擊伊拉克的共和黨籍州長派塔基(G. Pataki)輕而易舉地擊敗民主黨對手,第三次連選連任。而且在投票之前,連左派旗艦《紐約時報》在選前的“指導”社論中,也表示支持派塔基(對其他候選人,該報都大聲疾呼投民主黨籍的)。

這次選舉結果表明,布什政府的強勢打擊恐怖份子,包括軍事打擊伊拉克的政策,有雄厚的民意基礎。不管歐洲和美國國內的左派們如何杯葛,布什政府在這種強大民意支持下,將會更堅定地實施強勢反恐政策。

第二,美國人信賴共和黨治理經濟的理念和能力﹕

國內經濟從來都是美國選舉的核心問題。美國經濟目前仍處於低迷狀態,尤其科技股票價值爆跌了60%多之後,迄今沒有回升多少。但在這種經濟現狀下美國人仍把選票投給了共和黨,主要在於人們相信共和黨的經濟政策更有效果,因為它強調的是減稅、降低政府花銷、削減福利,減少政府規定,實行更充分的市場經濟。

只有減稅,讓人們手裡有錢,才會促使他們創辦更多的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促使整個經濟有活力;只有減稅,讓人們手裡有錢(把人民的錢還給人民),才會促進消費,促使經濟成長。大眾消費佔整個美國國民總值的三分之二,是個非常大的部份。共和黨的經濟政策是促使創造、促使生產,促使自由競爭、促使發財致富的“賺錢”政策。

而民主黨的政策就是要增加稅收、通過福利方式分發給窮人,同時擴大政府規模和功能,是“花錢”的政策。這種政策只能把整個社會拉向缺乏競爭、沒有活力,最後大家一起“平等”地受窮。

美國近年經濟最糟糕的時期是民主黨卡特當總統的四年,卡特謀求連任時,得到的選票之少,創了紀錄,排在美國歷史上得票最少的三十年代大蕭條時的胡佛總統之後,可想而知人們的憤怒。以橫掃般的勝利擊敗卡特而當選的里根總統任期八年,通過大幅減稅的自由經濟政策,才扭轉了卡特製造的惡果。克林頓執政八年時美國的經濟繁榮,主要由於里根時代打下的經濟基礎,再加上又赶上了新科技的泡沫經濟“騰飛”,所以連民主黨人在宣傳克林頓的“經濟功勞”時也一點都不理直氣壯。經濟學家諷刺克林頓說,如果說他促使了美國90年代的經濟繁榮,就像公雞說太陽是它叫起來的一樣。

第三,得利於布什總統的“臨門一腳”﹕

今天不少大報和電台的新聞分析都指出,這次共和黨能大勝,和布什總統沖刺般的全力助選有直接關係。美國中期選舉一向民眾投票率不高,從1962年低到49%以後一直下降,1998年低到只有38%。而這次選舉,據福克斯(Fox)電視台的數字,注冊共和黨的選民投票率比往年增加。據ABC電視台報道,布什在選舉前五天走了15個州,僅最後兩天半就旋風般地走了10個州,為共和黨籍候選人助選、助陣,調動起了共和黨選民的士氣。他還為67個共和黨籍候選人共籌到了一億四千一百萬的競選款項。

一般來說,當任總統前往助選,都對被助選者有幫助,因為有總統到場本身就是新聞,媒體就會報導,等於是最佳免費廣告。但這次最關鍵的是,布什總統目前的民眾支持率很高,在有的州高達77%,平均起來達66%,這種“人氣” 不僅鼓勵了共和党選民的“士氣”,也贏得了很多中間遊離的選票。因而選情分析家和美國主流媒體普遍認為,這次大選是布什個人的勝利,因為選舉如同一場戰爭,如果沒有他作為共和黨的選舉統帥“沖鋒陷陣”,就不會有這種“橫掃”的結果。而布什這次的“沖鋒陷陣”並非沒有風險,因為如果這次共和黨在選舉中成績不佳,那么布什本人就會成為被抱怨的對象,以至削弱他的領導力。現在的結果表明,布什決然地承擔責任,不僅達到,而且超出了共和黨本身的期待。

而在民主黨方面,不僅沒有在任總統助選的優勢,尤其明顯的是,前任總統克林頓不僅幫不上多少忙,還有點像票房毒藥,因為民主黨的主要選民基礎之一是女性,她們仍對克林頓的性丑聞耿耿於怀。卡特雖然不久前剛剛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沒有一個民主黨候選人請他助選,因為誰都記得他曾把美國經濟弄得一塌糊涂,也等於是票房毒藥。因此民主黨有點群龍無首,結局只能是兵敗如山倒。

第四,不擇手段的競選方式不靈﹕

從馬克吐溫的小說《競選州長》中,中國人早就瞭解到政客們經常為了權力而不擇手段。但美國二百多年的選舉歷史,以及近年的“水門丑聞”都顯示“不擇手段”不僅不靈驗,而且往往適得其反。這次中期選舉又是一例。由於在2000年的總統大選中,民主黨對戈爾最後輸了佛羅里達州耿耿於怀,發誓要在2002年的中期選舉中為戈爾報仇。所以不僅左派媒體抓緊任何時機攻擊謀求連選州長的布什總統的弟弟杰布.布什,而且克林頓、希拉利、戈爾等民主黨的大將全部都前往邁阿密為民主黨籍州長候選人助選站樁。他們不是強調民主黨籍候選人的理念,而是渲染杰布是布什的弟弟,想以此“罪過”來否定杰布.布什的政績。民主黨這種做法顯然沒有起到好的效果﹕杰布.布什以56%對43%大贏了民主黨對手,獲得除了黑人之外所有佛羅里達州的白人(60%)、古巴和墨西哥等西裔人(56%)的選票。93%的黑人把票投給了民主黨,杰布.布什僅贏5%。

選情最為緊張的是明尼蘇達州,因選前幾天,當任民主黨籍參議員威爾斯頓因飛機失事去世,前民主黨籍副總統(卡特副手)蒙代爾出來代替。但民主黨把威爾斯頓的追思大會,開成了狂熱的政治集會,等於是拿死人來做文章、玩政治。我看了電視直播的“追思大會”,簡直像華盛頓街頭的反戰集會,反全球化大游行一樣狂熱、煽情,不僅根本談不上追悼會應有的肅穆、悲痛、莊嚴,而且威爾斯頓的兒子還揮舞著拳頭,帶領全場二萬多參加者狂喊“我們一定會贏!我們一定會贏!我們一定會贏!”口號聲、口哨聲、笑聲、歡呼聲滾蕩整個追思會場。受邀到會的共和黨國會領袖竟遭到起哄。最後連傾向民主黨的該州獨立派州長也實在無法看下去,中途退場,表示抗議。民主黨這種不擇手段的做法,連一向支持它的左派媒體如《紐約時報》等都無話可說。福克斯電視選情評論員威廉姆.克瑞斯朵夫(William Kristol)今天凌晨在大選出來結果時評論說,蒙代爾和民主黨把追思大會變成政治集會,“等於是政治自殺”。結果這位知名度非常高的前副總統、美國駐日本大使在明尼蘇達州以兩個百分點敗給了共和黨籍候選人。

密蘇里州的選情也有類似之處。在兩年前總統大選時,該州民主黨籍參議員候選人卡納翰在投票前三周飛機失事身亡,根據該州法律,選票上的名字已不可改變。結果出現死人“當選”的“選舉奇異”。根據法律,該州州長可任命繼任者,這位民主黨籍州長任命了卡納翰的妻子,兩年後再選。卡納翰夫人並不熱衷和熟悉政治,據11月3日《紐約時報》雜誌封面故事報道,卡納翰到了華盛頓之後,幾乎足不出戶,全力背法案條文等,來熟悉國會作業和內政外交等複雜龐大的專業知識,忙累得幾乎焦頭爛額。卡納翰可能是一位非常合格的家庭主婦和妻子,但硬因為“照顧”她喪夫的情緒而讓她當美國最高立法機構的參議員,代表密蘇里州,代表美國,簡直是開“政治玩笑”。我看了卡納翰和對手政策辯論的電視,感到她很善良,但無論演講和回答問題都輸給對手。這次她的敗選,說明密蘇里選民有糾正“政治玩笑”的智慧和能力。

在昨天的專欄文章中我提到,共和黨贏得參眾兩院之後,將極為有利布什推行共和黨理念的內外政策,包括對外強勢反恐,軍事鏟除巴格達政權,確保美國安全;對內推行大幅減稅、削減福利、擴大市場經濟,使老百姓手裡更有錢,來民富國強(而非國富民強)。共和黨籍議員將出任13個國會重要的功能委員會主席職務,主導這些權力很大的委員會,使布什提出的議案更容易通過,推行“布什主義”,同時為布什在2004年總統大選中連選連任鋪下堅實的基礎。

2002年11月6日(原載多維網/感謝作者惠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哈爾濱將申辦二○一四年冬奧會
矽谷華裔企業家黃健松入選2003科技先鋒
美中期選舉黑人選民作用關鍵
華裔企業家黃健松入選2003科技先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