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討論全球經濟不平等問題

標籤:

【大紀元10月1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林森報導)

林森報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本星期在華盛頓召開研討會,討論全球範圍內的不平等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年會在一片抗議聲中結束不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邀請各方面的學者舉行研討會,繼續討論全球範圍內的不平等現像是否越來越嚴重這個熱門話題。

華盛頓智囊機構“政策研究所”所長卡瓦那認為,全球範圍的不平等現像日趨嚴重。卡瓦那說:“我們認為有證據顯示有關自由貿易、私有化和取消壁壘等所謂被稱作是‘華盛頓共識’的中心思想全球化政策,在過去的20多年裡在三個層面上擴大了全球範圍的不平等。”

卡瓦那認為,過去的20多年裡,國家與國家之間、國家內部以及國家內部不同的群體之間的不平等都有所擴大。卡瓦那等一些對全球化持批評意見的人士批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全球化政策,對全球範圍的不平等現像視而不見。

*中印縮小與富裕國差距*

卡瓦那指出,在這三個層面中,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不平等擴大的程度最為嚴重。在過去20年間,即便是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29國這些比較富裕的國家中,發展水平也參差不齊。在亞洲,有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快速增長的國家;而在其它一些發展中地區經濟增長的速度十分緩慢,在非洲的一些地方經濟則出現負增長。

卡瓦那說,全球只有中國和印度等十幾個國家縮小了與富裕國家之間的差距,而其它100多個國家與富裕國家之間的差距則越來越大。卡瓦那稱這種局面是“全球經濟種族隔離。”

印度“澳克薩斯研究與投資公司”總裁、印度著名經濟學家帕拉與卡瓦那持截然不同的觀點。帕拉說:“我認為全世界範圍的不平等在持續減少,改變了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達到高峰的200多年以來持續增長的趨勢。今天全世界範圍內的不平等水平,可能是100多年以來最低的。”

*發展中國家增長速度超過工業國*

印度著名經濟學家帕拉說,全球不平等在過去20年間持續減少的證據是:在1960到1980年代的二十年間,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要比發達國家低一點二個百分點;而在1980到2000年的20年裡,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工業化國家的水平,發展中國家為3.6%,而發達國家只有2%。

帕拉指出,無論是各國所使用的統計數字,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所使用的統計數字都表明,在所謂的“全球化階段”裡,世界上貧窮國家的增長速度,遠遠超出了西方發達國家的增長速度。

專家們對於全球貧困減少的數字存在一些不同意見。按照每人每天生活費用不足1美元為貧困線的標準,“世界銀行”負責發展研究的高級顧問拉維廉的研究認為,在過去大約20年間,全球的貧困減少了5%,從原來佔總人口的28%降低到了23%;而印度經濟學家帕拉的研究數字則比“世界銀行”的數字要高出三倍。帕拉認為,在同一時期全球貧困減少了16%,從佔總人口的29%降低到了13%。

帕拉指出,恐怕所有的人都同意全球貧困呈現正在減少的趨勢,有分歧的只是程度而已。不過,他認為正是程度上的分歧決定了人們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解釋和觀點,同時這些分歧也決定了對應政策上的分歧。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麥當勞在美兩大城市試推素食漢堡 未獲成功
400人藉ISIS人口走私網入美 50人去向不明
黃信元獲加州理工最佳論文獎:提好問題更重要
【時事金掃描】摧毀上百無人機 烏導彈威脅莫斯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