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藉攻阿介入中亞? 北京想太遠了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月3日訊】去年「九一一」美國遭恐怖襲擊,全美籠罩在恐慌和憤怒的氣氛,軍隊臨場找不到敵人,中情局對阿富汗所知有限。

据《中時電子報》報導「九一一」混沌不明的情景,同樣出現在一九九六年的台海危機。

元首熱線中美交往重大突破

「中」美兩國當時在外交上雖有默契,但兩軍對峙,稍有不慎,總不免擦槍走火。前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普理赫,回憶這段往事仍心有餘悸。他當時很想知道解放軍的意圖,以免誤判而引起戰禍,但他根本不知道要找誰對話,心裡完全沒有譜。臨陣最怕狀況不明。

去年十二月十九日,本報記者應邀參觀位於檀香山的美軍太平洋總部,以同樣問題,詢問一位在座的高級將領,如果台海再度發生危機,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是否有電話直通南京軍區?如果沒有怎麼辦?如果有,要講什麼?問完引起會場一陣笑聲。但這決不是開玩笑。

這位將領嚴肅地一句話帶過,現在美軍已有管道和「中」方溝通。會後,一位在場人士做些補充,說當年美軍確實嘗試打電話給南京軍區,但接不通,美軍的中國通都相信,即使打通了,對方也不會回應,美方初步研判是「對方保守」使然,但具體原因需要「交流」始能掌握。

現在總算不用擔心了。「中」美元首之間設立熱線,江澤民和布希可直通電話,是兩國交往的一次重大突破,但還不夠,這僅是高層對話,互信動力「由上而下」稍嫌被動,美軍希望和解放軍有更多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去年十二月底,美國「戰爭、和平與新聞媒體中心」(CWPNM)在夏威夷主辦第七屆「檀香山安全研討會」,會中多位美國退休大使、將軍及著名學者都認為,「加強交往」是未來美「中」軍事交流的主要方向,具體操作則「按不同個案處理」。據以往的經驗,雙方有時交往的預期和結果存有落差,很難找到一定的模式。

一位美國將軍說,去年四月「中」美發生軍機擦撞,兩軍交往跌入谷底,悲觀看法此起彼落,經過一段時間美方發現這未曾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在與北京交涉過程中,美方體會到「中」方危機處理的行事風格和思考模式。撞機明明是一件壞事,卻收到不同的效果。

攻阿意圖美須化解北京疑慮

有的情況則相反。二○○○年是「中」美軍事交流比較熱絡的一年,戰略對話、戰術交流均穩健推動,從中央軍委到南京軍區,各級軍事首長先後獲邀訪問美國。會後,包括美國會議員等人士提出警告,美軍開放幅度過大,解放軍訪問團看到一些不該看到的東西,去了一些不該去的地方,雙方軍事交流應有所節制。交往明明是一件好事,到頭來卻平添不少顧慮。

「九一一」事件發生後,「中」美一些攸關雙方的重大安全議題,均有賴彼此進一步交往和釐清,包括導彈防禦系統,美方戰略界都主張要和北京說清楚,講明白,有的人甚至認為溝通的結果並不重要,因為美國推動導彈防禦勢在必行,重點是要掌握北京的想法和可能的意圖。

出席本屆研討會的幾位美方人士注意到,「九一一」事件讓北京擔心,美軍打進阿富汗後駐守不退,有可能進一步介入中亞,對中國形成一個戰略包抄,類似的論點最近頻頻出現在大陸的軍方刊物。一位出席會議的退休大使說,「北京想得太遠了」,美國縱使有此想法,也不知道多久能達成。

這位大使擁有豐富的中東實務經驗。他分析美國十年前毅然撤出阿富汗的理由,「這個地方太複雜」,經濟凋敝,軍事上對美國沒多大用處,唯一吸引美國的是鄰近中亞地區,是美國從未碰觸過的歐亞陸塊的中心,但阿富汗是個「麻煩地」,美國不想陷入泥淖。「九一一」事件爆發,美國政府頓時掌握不住情況,被各界砲轟當年不該撤離阿富汗,殊不知,美國當年撤離有上述的歷史背景。

這位大使認為,美國有必要化解北京的疑慮,說明美國進駐阿富汗的用意,避免兩國徒增新的緊張和對峙。

中共軍購系統整合是大問題

在台海問題上,「中」美兩國的誤解是顯而易見的。美軍批評中國近年加緊在台海佈兵,部署M族導彈達五百多枚,「嚴重破壞兩岸均勢」,因此美國加強對台軍售作為因應;北京則認為,美國積極把戰區導彈防禦(TMD)技術移轉台灣,是破壞兩岸均勢的肇始者,因此被迫增強導彈部署以防萬一。

「中」美兩造各有說詞,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不交流,就產生誤解,誤解的下一步是誤判,一位不遺餘力推動「第二軌道」的學者說,他很贊成「中」美透過民間「第二軌道」交流時,一併邀請台灣代表參加,南北韓是一個例子。公開場合,南北韓的代表不免八股,私下則交談熱絡,內容對政策不一定有用,卻增進彼此了解乃至互信。

在一週密集的研討會期間,記者發現美國智庫或軍方,觀察解放軍的現代化,不太在意個別的武器載台,除了導彈,在十九場研討會中,沒有人提「現代」艦、「蘇愷」戰機或「基洛」潛艇;美國人關注的是「系統整合」,美方發現解放軍近年充實戰力,買來不少武器,但是「太分散」,人機和武器系統的整合是個大問題。

美軍太平洋總部的防區涵蓋整個中國大陸。這裡的美軍比其他總部,更需了解和掌握解放軍的動態。一位海軍少將說,他們隨時都在關注解放軍的「戰力和意圖」;前者指三軍聯合戰力,後者涉及中國作為地區性強權,將如何邁出亞洲,以及用什麼戰略和手段達到什麼樣的目標,這中間有一個「思考演變」(evolution thinking)的過程。

掌握解放軍的「思考演變」並非易事,需要透過交往,一步一步拼湊出來,一位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稱,中國的核武戰略以往奉行「有限威懾」原則,最近似乎改了,美國發現中國導彈除了瞄準台灣,日本和其他地方,乃至遠在八千公里外的加州也包括在內,這種轉變的真實意圖是什麼?

對付台獨中共戰略側重威懾

一位隸屬美軍太平洋總部的智庫人士,他的研究報告在北京都受到重視。據他觀察,中國的軍事戰略仍側重「威懾」,包括對付台獨也是用「威懾」手段。他相信,解放軍早就有能力打台灣,但沒有做出軍事上的選擇,主要是「如何統治台灣」是個高難度的問題。

他還認為,中國的國防建設是以支持國家總體發展戰略為重,軍隊現代化正穩健持續發展。在政府政策上,解放軍的影響力正在削減,但在台灣問題上仍有較大的發言權,外界不可錯估形勢。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曾被警方傳喚 知情人透露紅豆”前科” (1/3/2002)    
  • 中國古剎紛紛拍賣撞鐘權賺錢 (1/3/2002)    
  • 一個顧問一個大使 郝海東孫繼海為國產品牌助陣 (1/3/2002)    
  • 北京人才需求180度大轉彎 女大學生又吃香了 (1/3/2002)    
  • 操作有失誤 世界拳王爭霸賽流產為哪般 (1/2/2002)    
  • 盜版黑手伸向“散打王” 北京國武將訴諸法律 (1/2/2002)    
  • 婚姻法司法解釋:包二奶不是重婚 婚姻法不禁婚外戀 (1/2/2002)    
  • 北京長庚醫院 卡在法令遲未動工 (1/2/2002)    
  • 中共拆除私接衛星天線 (1/2/2002)    
  • 網易重上納市 丁磊稱網易新時代幵始 (1/2/2002)    
  • 愛情逝去事業在 瞿穎赴美做紐約麗人 (1/2/2002)    
  • 也演孝庄皇后 宁靜挑戰斯琴高娃 (1/2/2002)    
  • 陳道明:倆戲連播對我是一种傷害 (1/2/2002)    
  • 霍普曼杯阿根廷VS西班牙 扎巴萊塔咬緊牙關 (1/1/2002)    
  • 董建華二日起閉門接見選委 (1/1/2002)    
  • 微軟被封殺出局的背后 (1/1/2002)    
  • 韓舉行大型聚會迎接2002 世界杯進入倒計時 (1/1/2002)    
  • 公安机關首次披露歌手紅豆已被捕 (1/1/2002)    
  • 蘇永康談許志安鄭秀文:他們常常給朋友添煩 (1/1/2002)
  • 相關新聞
    蘇永康談許志安鄭秀文:他們常常給朋友添煩
    公安机關首次披露歌手紅豆已被捕
    韓舉行大型聚會迎接2002 世界杯進入倒計時
    微軟被封殺出局的背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