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銀行坏債——摧毀中國經濟的一顆不定時炸彈

胡少江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月23日訊】元月十五日,長江出口處的上海崇明島上舉行了銀行坏債拍賣。這次拍賣在國內并沒有引起廣泛注意,但是世界主要媒體卻對此作了集中報道。事實上,類似這樣的拍賣近兩年來已經在其它地方舉行過二十多次了。賣方是中國政府于一九九九年成立的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賣方則包括中國企業、外國投資銀行和地方政府。通過拍賣的資金回收率總體上低于原帳面值的百分之三十。

中國入世后,外國銀行正在加快進軍中國銀行業的步伐,在中國金融業占絕對壟斷地位的國有商業銀行能否在近年內完成部署,成功地應對國外大銀行的競爭,不斷地成為熱門話題。正是在這种情況下,巨額的銀行坏債問題再一次成為海內外媒體關注的焦點。

中國政府關于銀行坏帳的統計為兩万億元人民幣,超過銀行貸款總額的百分之二十。但是大多數獨立分析家認為,真實的數字應該是官方公布數据的兩倍。例如,一家著名荷蘭咨詢公司恩斯特楊格最近公布的一項研究認為中國銀行系統的坏帳已經達到四万億元人民幣。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這些坏帳的絕大部分并非是改革前的舊的經濟體制的遺產。在倫敦出版金融時報引用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的話說,事實上歷史遺留下來的坏債只占全部坏債的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海內外的分析家們對于這些坏債的成因至似乎并沒有太多的爭議。它的大規模形成發生在中國對國有企業的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資金由計划經濟時代的財政撥款改為銀行貸款后。根据撥改貸的新規則,過去由國家無償撥付的建設資金從此在企業的資金平衡表上表現為債務,企業應該從收益中逐年地還本付息。可是問題在于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并沒有因為撥款改為貸款而停止。一方面政府對國有企業的干預使得企業無法真正地轉變經營机制,提高投資和經營效益;另一方面國有銀行也主要是依据政府的指令發放貸款。這樣一來,日積月累,銀行的坏債便越來越多。

同時這些坏債大多數是發生在國有企業与國有銀行之間。這就使得作為他們的共有的所有者的國家,陷于了進退兩難的境地。出于擔心失業大面積增加從而造成社會動蕩的考慮,國家不敢輕易下令銀行逼債而導致大批國有企業倒閉。這在實際上等于縱恿了國有企業的管理松懈和效益低下。与此同時,銀行系統也有了借口而不在加強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上下功夫。再加上產權不清和沒有獨立公正的司法系統等制度性的弊端,國有企業和國有銀行的經理人利用這种局面肆無忌憚的通過各种方法將國有資產据為己有。以上這些綜合因素使得中國的債務問題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

中國政府在一九九九年成立了華融、信達、東方和長城等四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分別接收了工商、建設、中國和農業四家國有獨資銀行的一万三千億元人民幣的債務并陸續与一百多家大中型國有企業簽訂債轉股協議。但是這一舉措除了使得銀行和國有企業的資金平衡表顯得好看一些外,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的拉迪教授的研究表明,僅是去年一年中國四大國有銀行新增坏債已經達到了四千億元人民幣。

大量的銀行坏債對中國經濟的消極影響十分明顯。它一方面使得國有企業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和利息負擔,既無法進行維持生產所必需的正常的再融資,更無法從事擴大再生產。另一方面,如此巨大的坏帳也使得中國的几家國有銀行無法面對中國入世后即將到來的外國銀行的競爭。 這些坏債更是隨時能摧毀中國經濟的一顆不定時炸彈。

其中的道理十分簡單。銀行發放的貸款絕大多數來源于民眾在銀行的存款。如果一旦人們對國有銀行產生信用危机,他們便會將原本存在銀行的資金取出來,這樣中國的銀行業就會出現全面危机,從而導致整個經濟的全面危机。由于金融危机導致的全面經濟危机在世界上并不乏先例。亞洲金融危机就是一個最近的例子。事實上,就銀行的財務狀況而言,中國比大多數于一九九七年陷于金融危机的東南亞國家和在經濟蕭條中掙扎的日本要嚴重得多。

轉自《新世紀網》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