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17年如一 公鸛飛行萬里與受傷母鸛團聚

【大紀元2019年07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裴晏綜合報導)大自然的神奇和奧妙,在動物界裡許多現象中都獲得印證,尤其是動物的情感表達,總是令人感歎「萬物皆有情」的美好。克羅地亞一對鸛鳥——馬萊娜(Malena)和科雷派坦(Klepetan)相守17年的故事就為當地人津津樂道。

25年前,克羅地亞小鎮斯拉沃尼亞(Slavonski)居民斯傑潘·沃基奇 (Stjepan Vokić) 無意中發現一隻被獵人射傷的母鸛飛不動了,便收留牠並悉心照顧。他幫牠蓋了鳥巢,為牠取名馬萊娜。

1993年,已退休的學校照護人員沃基奇 (Stjepan Vokić) ,在一處池塘邊發現了「馬萊娜」(Malena)。 攝於2018年4月9日。 (/AFP/Getty Images)
1993年,已退休的學校照護人員沃基奇在一處池塘邊發現了馬萊娜,於是收留受傷的牠。 攝於2018年4月9日。 (AFP/Getty Images)

多年後的一天,他驚奇地發現,一隻公鸛飛來停靠在馬萊娜的鳥巢,從此兩隻鸛鳥成為彼此的伴侶。

最奇妙的是,此後的每一年,公鸛都會準時在3月24日前後約1~2天,再度飛回到馬萊娜身邊,從不間斷。沃基奇為公鸛取名科雷派坦。

有趣的是,沃基奇說,每當科雷派坦即將歸來時,馬萊娜都有預感,總是會出現引頸期盼的樣子,耐心昂首張望遠方。

每逢春季和夏季,牠們共度時光,直到8月底初秋來臨,公鸛就得再度啟程,經長途遷徙飛向8,000英里(約13,000公里)外溫暖的南方(非洲)去過冬。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Jana water(@jana_water)分享的貼文 張貼

過去17年來的每年3月末,分離近8個月的兩隻鸛再度相聚,只有一年(2016年)是晚了將近6天,這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而這對愛情鳥有牠們獨特的道別方式。沃基奇說:「每到分離時刻,科雷派坦會背對妻子站在高處邊上,連續3天。無法跟隨公鸛的馬萊娜會發出鳴叫聲,表達牠的離別之情,長達10天之久。」最後,馬萊娜才逐漸接受公鸛已走遠的事實,停止哀傷的鳴叫。

這叫旁人看了也不忍,為了讓馬萊娜儘快從悲傷中走出來,沃基奇會開車帶牠去釣魚,轉移牠的注意力。等到牠心情平復時,沃基奇便把牠帶回溫暖的屋裡,因為鸛鳥無法承受寒冷。

沃基奇 (Stjepan Vokić)出於善心,意外成就了母鸛鳥「馬萊娜」(Malena)和牠的配偶科雷派坦(Klepetan)的遠距離愛情佳話。(AFP/Getty Images)
沃基奇的善心,成就了母鸛鳥馬萊娜和配偶科雷派坦(Klepetan)的遠距離愛情佳話。(AFP/Getty Images)

而科雷派坦和馬萊娜的愛情也有了成果,牠們一共養育了40多隻小鸛鳥,沃基奇也盡心照顧牠們,因為帶傷的媽媽無法親自照顧。

沃基奇每年都會準備一籃子的魚,迎接「兒子」回來,讓牠在歷經長途飛行後補充精力。而且,「兒子」已經跟「老爸」建立了默契——沃基奇肯定地告訴大家,「兒子」每次一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直接去找魚吃,因為「那個放魚的地方只有牠知道!」

鸛鳥終生不一定會交配,但牠們通常會回到自己的鳥巢和配偶身邊,牠們展現出來的忠貞是天性使然。

這個奇遇,讓沃基奇開始為每年在遷徙途中遭獵殺的鸛群發聲,希望喚醒政府和民間的關注。他一直在擔心,如果有一天科雷派坦在途中被射傷,再也回不來了,那麼這段緣份將劃下句點。

每年,科雷派坦必須從南非經由索馬利亞半島、西奈半島和伊拉克沙漠,再一路飛回到克羅地亞。為了守護牠的愛情,科雷派坦不畏旅程艱險,讓聞者無不動容。

難怪,這對愛情鳥的故事已經變成小鎮的特色,許多媒體和高達百萬的克羅地亞民眾每年都要連線,在螢幕前觀看這「牛郎會織女」的直播,看科雷派坦是否如期平安歸來。看看這感人的一刻吧!

來看沃基奇如何照顧馬萊娜和牠的孩子們。


責任編輯:蘇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