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保護學生上學安全 多倫多市府加強措施

司機在校區要小心駕駛 否則面臨重罰

為了保證學生上學道路安全,市府採取多項措施。(PIxabay)

人氣: 23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8年09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王蘭多倫多報導)學生們已經返回學校了,為了讓行人特別是學生們在道路上更加安全,市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多倫多地區的警察也提醒司機放慢速度並將注意力放在路上,警方著重開始留意在學校區域的超速者,注意力不集中的司機和停車違規行為。

「所有司機都需要考慮我們最脆弱道路使用者的安全:學生,行人和騎自行車者。我們都需要達到每天安全到達目的地的共同目標,」多倫多警方週二說。

市府表示零傷亡道路安全計劃(Vision Zero Road Safety Plan)寄望通過一系列措施和法規,減少和降低多市交通死亡及受傷事故的發生,其中包括保護學生安全的措施:

安全上學路線的試點項目:具體包括帶有閃燈的「學校區」(school zone)路標,路面上有「學校」(school)提示,學校周圍路口都噴塗斑馬線,另外距離學校250米開始有標誌鼓勵走路、騎自行車進入學校,並採取幫助降低車速和提高在學校附近安全性措施。

車輛注意速度項目:市府被授權在學校區安裝雷達照相裝置,還有手持和固定測速儀,告訴司機們的速度。該項目呼籲在學校附近永久性的安裝這種內置雷達測速裝置。

交通導護員:當警察不再執行學區交通導護工作時,交通導護員將取而代之。

學校安全區:今年88所學校將採取學校安全區措施,高於之前計劃的20多所。安全區內加裝標誌和車速測速器提醒駕車者注意。

學區評估 – 對學校和學區的綜合評估,旨在收集數據/反饋,以提高學生在步行上學時所採取的路線的安全性。

路口雷達照相 暫不開罰單

目前,至少有一個多倫多學校安全區正在使用雷達照相,但駕駛速度超過限速的司機暫時不會收到罰單或者警告。

作為為期四個月的試點項目的一部分,市府已在Don Mills Road和Overlea Boulevard交叉口附近使用了雷達照相技術,因為這個交叉路口靠近兩所學校,雷達照相裝置將用於記錄司機的速度和捕獲車牌圖像。這個設備還將會搬到多倫多其它地方以便收集大量的數據信息。

福特政府將根據使用雷達照相技術所收集的信息制定出相應的監管政策後,才會向超速司機們開罰單。

市府此前曾表示,預計到2019年底,多倫多的一些學區將按照雷達照相裝置。

市府發布的一則聲明說:「將對學校和學區進行「全面」審查,以「提高兒童在步行上學時所走的路線的安全性」。

各區警方加強巡邏 處罰嚴厲

與此同時,皮爾區警方表示,警員將在「學區及其周邊地區」和校車路線上巡邏,警員們將睜大眼睛注意交通違規行為。他們還將開展打擊分心駕駛活動。

「隨著暑假結束後學生及其家人重新回到學校,皮爾區警方希望提醒駕駛者和行人,道路安全是一項共同的責任,」皮爾區警方週一發布的聲明稱。

司機應該注意早晨在公共汽車站區域的兒童,包括在天黑的時候。警方還提醒駕車人士,當校車停止並且閃爍紅燈時,從前部或後部接近的車輛必須完全停止。如果不這樣做,初犯者將被罰款至少400元,扣6分。

「皮爾區警方敦促駕駛者在任何時候都能安全,負責任地駕駛,不要分心,並且在公路上行駛時要格外警惕。」

荷頓(Halton )警方在推特上提醒司機「將每個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來對待。」

該警隊提醒駕駛者:「降低速度。保持專注。遵守所有交通法規。」

約克區警察局還發推文稱,警官將「全力以赴」,以確保司機遵守道路規則。

杜咸(Durham)區警局建議駕駛者給路上行駛留出額外時間,並在學區保持警惕。

居民自己維護交通安全

即使市府和警方做出這些努力,一些多倫多市民仍然質疑他們在維護道路安全方面做出努力的效果,為了讓自己居住的街道更加安全,一些居民們自己採取措施,他們稱自己治安維護者。

羅斯(Morgan Ross)認為自己是道路安全的「維護者」。

大約十年來,他一直住在Dundas Street West和Ossington Avenue附近,這是一個到處能看到孩子們的社區,有多所小學和日托。

因此,當他注意到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司機們在社區穿行時,他把自己的擔憂告訴市府同時自己也採取了行動,他在提醒司機減速的道路上放置了橙色的錐形交通路標。

「汽車需要放慢速度,有時只需要一個大的橙色路標,」羅斯對CBC說道,然後沿著路邊排列了幾個顏色鮮豔的錐體。

多倫多人每天都發生汽車、行人和騎自行車者衝撞事故, 今年至今為止已經有24名行人喪生,占2018年所有致命車禍喪生者的一半以上 。

羅斯表示這個死亡數字和零傷亡道路安全計劃相差太遠了,他表示市府和警方加強法規和行動的同時,居民們也要自己提高警惕性,有時需要自己採取行動。

責任編輯:嚴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