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一張票聽多種風格 國際吉他藝術節音樂廳登場

第四屆台灣國際吉他藝術節(TIGF),於8月11日晚間在國家音樂廳舉行開幕協奏曲音樂會。(TIGF提供)

人氣: 49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8年08月12日訊】(大紀元特約記者孫亦凡台北報導)在台北悶熱難耐的夜晚,國家音樂廳傳出令人精神一振的樂音,清澈的吉他聲與管弦樂相互應和,彈指間彷彿可以將惱人的暑氣一掃而空。

第四屆台灣際吉他藝術節(TIGF),於8月11日晚間在國家音樂廳舉行開幕協奏曲音樂會。由來自波蘭的庫賓斯基吉他二重奏(Guitar Duo)擔任開路先鋒,以10個小樂章組成的《牧歌協奏曲》,讓聽眾沉浸於風情萬種的田園景色中;法國演奏家裘維 (Jérémy Jouve)隨後登場,演奏卡斯特諾弗-泰德斯可(Mario Castelnuovo-Tedesco)的《D大調第一號吉他協奏曲》,裘維細膩多變、情感豐富的演奏成功詮釋經典之作;壓軸則由福田進一、大萩康司以及台灣國際吉他藝術節藝術總監劉士堉共同演出《森巴協奏曲》,演奏結束更是引爆現場不停歇的掌聲。

 

法國吉他演奏家裘維音色豐富多變(TIGF臉書)

節目設計深具巧思 

台灣國際吉他藝術節從2012年舉辦至今已是第四屆,結合演出、音樂營以及比賽,成為台灣古典吉他界的盛事。為期一個多星期的台灣際吉他藝術節活動,包含來自八個國家共十位吉他名家的獨奏會。劉士堉提到這屆藝術節的特色,「將兩至三位音樂家安排一起演出,可以讓聽眾在單場音樂會內聽到多種風格,符合現代人的聆賞習慣。」他說:「買一張票可以欣賞到兩組不同的陣容,這也是世界上音樂節的趨勢。」

至於曲目安排上,劉士堉說,每位音樂家除了經典吉他曲目,還會演奏屬於自己國家的樂曲,如斯洛維尼亞籍的新世代吉他演奏家麥克‧葛基奇 (Mak Grgić),將演奏一系列巴爾幹半島的作品;而波蘭的庫賓斯基吉他二重奏,將以吉他呈現波蘭國寶音樂家蕭邦的華爾滋與馬祖卡舞曲。

庫賓斯基吉他二重奏兩位演奏家默契十足(TIGF臉書)

劉士堉說:「不管他們(客席音樂家)是來自於哪裡,他們曲目就得有他們各國的特色,而不是只彈(傳統意義上的)古典音樂,他們曲目裡面有一半都會是自己國家的曲子。」

劉士堉也分享了這一系列活動的亮點,「義大利老大師吉利亞 (Oscar Ghiglia)將在台灣度過八十大壽,音樂節特別為他設計專屬的慶生節目。」他說,吉利亞為二十世紀吉他巨擘塞戈維亞(Andrés Segovia)的弟子,是其現今碩果僅存的傳人。

劉士堉也說到,與客席音樂家接洽的過程中,著重在能多方面合作,「最好是全方位的音樂家,得同時教學與擔任評審。」 

相較於獨奏,吉他演奏家與樂團協奏時會面臨何種挑戰?劉士堉說,「多把吉他重奏時,整齊度是一大挑戰。因為吉他是撥弦樂器,演奏時間點的精準掌控很是關鍵,差一點時間就會出現極為明顯的破綻。」

 

第四屆台灣國際吉他藝術節(TIGF),於8月11日晚間在國家音樂廳舉行開幕協奏曲音樂會。(TIGF提供)

讓國際聽見台灣的聲音 

說到台灣國際吉他藝術節的願景,劉士堉說:「要讓世界聽到台灣聲音。」「這是一個平台,將好的世界音樂帶來台灣,也將我們台灣的聲音傳達給世界。」劉士堉表示,每次的音樂會都會有台灣的演奏家或是作曲家的一些作品,透過這個平台演出。

「我們不是只演奏國外的音樂,雖然吉他的發源地是西班牙,但其他國家早就有寫自己的吉他音樂,那台灣在哪裡?」劉士堉說,台灣有不同的室內樂團、許多優秀團體以及教授,「我每次都會邀請他們來參與這樣的活動。同樣也有作曲家發表作品,讓大家聽見台灣的音樂。」

台灣國際吉他音樂節藝術總監劉士堉暢談音樂節設計與理念。(孫亦凡/大紀元)

經過四屆的藝術節,劉士堉認為已經培養出了固定的觀眾群。他觀察到,來聽吉他音樂會的多是業餘吉他愛好者,科班學生反而不是多數。他也說,民眾願意付費進音樂廳欣賞吉他演出,是很令人高興的事。他以歌仔戲為例:「小時候看歌仔戲不用錢的,廟會棚子一撘就有,現在歌仔戲都上國家戲劇院了。」他表示,吉他在這方面仍有一段路要努力。

2018國際台灣吉他藝術節,從即日起到8月19日(日),還有多場吉他大師音樂會於國家演奏廳舉行,並將於蘆洲功學社進行吉他大賽。

責任編輯:于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