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回首10年 國際志工:「自己才是最大受益者」

清華國際志工10年團聚,曾參與國際志工的清華校友返校分享經驗。有鄭勝丰(後排左二)、顏佑慈(後排右一)、曹馥年(後排右二)、王筱芳(後排右三)。前排右起廖健妤、翁子恆、陳佳惠。現任課外活動指導組長盧向成(後排左一),與2007年擔任課指組長協助志工團成軍的王俊程教授也前來支持。(清華大學提供)

人氣: 56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7年04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賴月貴台灣新竹報導)清華大學國際志工團成立10年了,曾赴尼泊爾、坦尚尼亞等各國服務的志工們,趁著慶祝清華大學創校106週年暨在台建校61週年校慶,回到母校重聚。許多志工們都強調,回首當年的海外服務,能夠付出、且真正幫到對方的其實不多,「受益最大的其實是我們自己。」當年的服務經驗,影響他們日後的做事態度,也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2007年第一批清華國際志工赴尼泊爾、印尼、中國青海、馬來西亞服務,之後更拓展到非洲的坦尚尼亞、獅子山、肯亞、迦納,以及中美洲的貝里斯等國,他們依據各地不同的需求,提供弱勢孩童資訊教育、協助醫師團義診與衛生教育、協助推動文史工作記錄當地歷史等。到2016年為止,共有519位清華學生出任國際志工,今年暑假也有62位學生即將出發。

清華國際志工10年團聚,歷任學務長也來團圓。前排左五陳信文副校長、賀陳弘校長、呂平江總務長。(清華大學提供)
清華國際志工10年團聚,歷任學務長也來團圓。前排左五陳信文副校長、賀陳弘校長、呂平江總務長。(清華大學提供)

Gogolook共同創辦人之一鄭勝丰曾參加清華2017年國際志工團,赴印尼服務。他告訴有意參加海外服務的清華學弟妹們,除了要找到對的人、對的事,根據受助的需要來提供服務,還要記得「持續才有力量」。有些大學生到海外做志工,但除了蓋到一半的水泥牆、無法再使用的二手電腦,什麼也沒有留下,這是很可惜的事。

目前在台東非營利組織「孩子的書屋」擔任心理師的高珮婷,是2011年清華海外志工團的成員,她引用當年協助志工團赴坦尚尼亞的神父鞠之躬所說的「唯有當地人有能力解決問題,問題才能真正被解決」,要與服務對象建立合作關係,而不只是視他們為「受助者」。

校長賀陳弘對培養學生的見識成長,有套「三萬理論」,除了「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還要「服萬人務」,因此他在10年前任學務長時,創建了清華大學的國際志工計畫,看到學生們在海外的服務卓有成效,且畢業多年後回想仍覺深有所得,他也十分欣慰。

賀陳弘說,鄭勝丰曾告訴他,能有創業的膽識,受益於兩次參與國際志工的經驗。要能運籌帷幄之中,服務千里之外,需要精細的規畫、為不同文化的受服務者設想,並提前運輸或在當地募集所需物資,這些都是難坐在課堂中難以學到的經驗。

清華國際志工在海外做出貢獻,賀陳弘也特別感謝幫助學生與當地連結的關鍵人物,如協助學生赴坦尚尼亞服務的神父、擔任學生赴印尼服務紐帶的佛教團體等。

今天來參加國際志工10年團聚並分享經驗的還有台灣志工盟協會創會理事長王筱芳、媒體記者曹馥年、獨立攝影師翁子恒、社會企業「老玩客」的負責人廖健妤及顏佑慈等。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