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失重狀態 宇航員如何保持健康

人氣 103
標籤: ,

【大紀元2017年10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晨曦編譯報導)只有當宇航員處於最佳身體狀態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才會允許他們離開地球。但國際空間站(ISS)上的活動範圍僅有一個足球場那麼大,長期生活在那裏,身體極易受到傷害。那麼,佩吉.惠特森,這位美國歷史上在太空中停留時間最長的宇航員,在其九個半月的微重力太空生活中,又是如何確保肌體和大腦不萎縮呢?秘訣在於,ISS上有專門為宇航員配置的健身房!

作為地球上的生命,人體並不容易適應微重力環境。在執行任務的最初幾個小時裏,半數的航天員會患上太空適應綜合症(SAS,俗稱「太空病」),直至其前庭系統重新調整後適應於失重狀態。

體液移位是另一常見問題。因為沒有重力,體液在全身範圍內分配更為廣汎——換而言之,它會從血管和細胞中滲出,導致人體最多失去22%的血漿,而血漿能夠將紅細胞輸送到身體的循環系統。在太空中,由於泵送的血液量減少,心臟開始萎縮,那麼當宇航員回到地球上時,就會產生「立位耐力不良」的症狀。

舉例說,當躺著的你迅速起身時,如果感到頭暈,即為立位耐力不良。這時,你的心率會增加且血壓會升高,以幫助更多的血液回到心臟,才不至於暈倒。

但對於宇航員來說,當回到地球上後,由於重力所致,滲出的體液會全部集中在下肢,導致發生立位耐力不良。因此他們站立的時間可能都超不過10分鐘,否則就會暈倒,這種症狀會持續一段時間。

這種體液移位還會引起其它問題,比如大大增加顱內壓,將眼球壓扁、甚至於有可能損壞視神經。NASA對退役的300名宇航員進行過調查,其中23%的短期飛行任務(少於6個月)執行者和49%的長期飛行任務執行者提到,其遠、近視力在飛行中都受到了影響,這種影響對某些人而言會持續數年。

不僅僅是心臟,在失去地球的萬有引力後,連肌肉和骨骼的功能都會下降。「其中最嚴重的是骨骼系統的骨質疏鬆,以及肌肉系統的肌肉損失和力量損失,」 NASA的一名航醫理查德.舒爾靈博士說。「心血管失調會在約三週時間內平穩下來,並不會持續惡化,但這兩種情況則會持續惡化下去。」

舒爾靈說,骨髓的變化會影響紅血球的產生,從而引起「太空飛行貧血症」,不過這對健康的人來說不會造成太大影響。此外,國際空間站大約每90分鐘環繞地球一圈,其中一半白天一半黑夜,這又給宇航員造成了另一個問題:失眠。目前NASA正在和哈佛聯手研究如何避免失眠的發生。

儘管NASA現在要求宇航員每天應有2.5小時的鍛練時間,但半年的太空生活還是會使他們平均喪失11%至17%的力量、約10%的耐力及2%到7%的骨密度。

舒爾靈解釋道,在NASA採取應對措施之前,宇航員每月骨密度的損失為1%到3%,「而55歲絕經後的婦女每年損失的骨密度為1%到2%。」更甚的是,廢棄的鈣堆積在腎臟,從而大大增加了宇航員患腎結石的概率。

健身房在國際空間站中的出現正是為了應對以上問題。共有3種器械供宇航員使用:踏車測力計,即固定式腳踏車;安裝有約束系統的固定跑步機,可以在宇航員跑步時模擬重力效應;以及先進的抗阻力訓練器(ARED),即依賴飛輪和真空筒來產生阻力的「舉重」系統。

多虧這些器械,「宇航員們返回地面時狀態好多了,恢復速度也快很多,」 舒爾靈說。「如果宇航員在空間站裏能夠堅持並認真對待身體鍛練,在完成6個月太空任務返回地面後,一般30天就能恢復其基本的力量、靈活性和耐力。」

作為多功能力量訓練器,ARED從2009年開始在ISS上投入使用。ARED最多能產生600磅阻力,可使宇航員身體所有的重要肌群都能夠得到鍛練。NASA最新還增加了腹部及腰部的鍛練要求,以緩解宇航員背部下方出現的疼痛。

NASA當前仍在進一步探索如何更好地使用ARED來改進宇航員的身體狀況,包括正在進行的綜合阻力與有氧訓練研究(SPRINT),即使用ARED進行高強度、低數量的訓練。目前ISS上的宇航員每週進行6次ARED訓練,但一般是低強度的多次重複動作的練習。SPRINT研究小組發現,如果減少到一週3天,增加強度的同時減少動作重複次數,就可以更好地避免骨骼肌質量和功能的損失。

研究還發現,間歇性的有氧運動比連續的運動更有助於保持心血管功能。因此,研究者們選定的方法是,除了在進行高強度舉重訓練時增加連續性的有氧運動外,在其它日子裏再進行間歇性的有氧運動。

隨著人類一步步對太陽系的深入探索,宇航員將再次光顧月球並最終登陸火星。而去往火星的路上就將至少耗時半年,你也一定不想以矮胖萎縮的體型踏上一個新的星球,因此,這種研究就極具價值。◇

責任編輯:朱涵儒

相關新聞
宇航員駐留太空半年 視力離奇減退  
加拿大航天局招宇航員逾3千應聘
馬斯克:SpaceX宇航員在爆炸中能平安無事
首位太空漫步華人宇航員:宇宙處處有生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