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看香港政改:形式化選舉

人氣 16

【大紀元2015年06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蕭桐美國華盛頓DC報導)6月19日,中共人大8.31框架政改方案以28票比8票大比數,被香港立法會否決。中共在政改方案中,不允許香港公民自由提名,並嚴格限制香港行政長官候選人。6月23日,在自由之家舉辦的活動中,專家對此評論指出,選舉只是民主的一個步驟,沒有自由基礎、走形式的選舉並不是民主。

自由民主一直與專政強權進行正面較量

自由之家最新推出的「變革中的國家(Nations in Transit)」2015年度報告顯示,自2014年,由於專政、強權國家的軍事干預、輿論宣傳,歐亞各國的民主程度受到影響。「表面看來,受調查的29個國家的民主進程停滯不前,」報告前言表示,「但在過去的一年,自由民主正與想要摧毀它的強權做著面對面的較量。」

僅以烏克蘭東部地區為例,俄羅斯對該地的俄語居民進行24小時的電視宣傳。因為語言的限制,俄羅斯電視台是該地區居民收看的唯一電視媒體。「這種一家之言的電視宣傳攻勢很可怕,」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政治分析師蒂姆.猶大(Tim Judah)表示,「有著非常顯著的『洗腦效果』。有些人認為網絡可以幫助人們衝破專制宣傳、洗腦,但不幸的是網絡封鎖、敏感詞過濾給專制者更多的途徑,攪亂人們的大腦。」

但就此悲觀也為時過早,普利策獎(Pulitzer Prize)和喬治.波爾克獎(George Polk award)獲得者威廉.英格倫(William Englund)認為,媒體、網絡宣傳不僅是專制洗腦的工具,對於有自己獨立思想的人來說,也是瞭解外界思想的有力工具。

在香港雨傘運動中,各大社交平台,如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及各種即時通用軟件、應用程序、論壇網站等不但成為運動時,人們用來相互溝通信息、瞭解事態發展的平台,一些記錄香港警方涉嫌過份或不合理使用武力的照片及影片,如「無線新聞事件」等,也成為日後香港警員的定罪證據。

選舉只是通向自由的其中一步

選舉是民主自由制度下的一個結果,但是進行選舉本身並不是社會自由的證據。英格倫認為有必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民主不是表面上的投票,真正民主的體現是在具體投票前,一個社會的行為。「首先要確保的,就是司法獨立,是否能做到真正的依法治國,是一切民主的前提,這是體制問題。」

只要一黨專政操縱司法系統,這個國家就沒有公民自由的基礎。英格倫表示,不存在公民具不具備「民主素質」一說,只存在國傢俱不具備「民主體制」。英格倫認為專制慣用的另一個操控手段,就是歪曲概念並將之形象具體化,然後安在一個特定人群頭上。比如,「在俄羅斯,老百姓眼中的民主人士,就是一些不『懂道理』的年輕人,生活糜爛、無所事事,只知道咒罵普京。」

香港民主基礎堅實 是中國的希望

自由之家調查項目主任莎瓦娜·赫邦克(Sylvana Habdank-Kołaczkowska)認為,所有民眾的覺醒,是一個國家走向民主自由的保證。「越多的民眾主動自願的做出與自己、社會、國家相關的決定,一個社會才會更快的走向民主。」雖然飽經磨難,但烏克蘭成為在所有受調查國家中,民主化進程提升最多的國家。

與其它地區、國家不同的是,作為曾經的「亞洲四小龍」,香港有很堅實廣泛的民主基礎。二十世紀末的香港,經過經濟起飛與世界展開貿易,成為一個富裕的多元社會,出現了受過良好現代教育的中產階級。這些人接受自由、民主、法治、人權等普世價值,有對民主的訴求。在一系列要求實行普選的運動中,以「八八直選(即要求1988年實行直接選舉)」 最引人注目。但因為中共的強烈不滿,港英當局否決了香港人的民主要求。

中共對於香港的自由民主現狀缺乏深切的認識。從2003年引起50萬港人遊行的「23條」,到人大8.31方案慘敗,香港人對民主的訴求,並沒有因為防暴警察和催淚瓦斯而消失。自由之家主席馬克‧拉根(Mark Lagon)表示,香港是一塊難得的自由之地。「香港民眾對民主的訴求是中國民主的希望,香港市民對民主的每一次公開訴求,都是中國民主之路的極致展現與希望。」

責任編輯:夏實

相關新聞
丁律開:張德江再次在全世界面前丟大醜
鮑彤:當權力撞上了邊界……
港政改投票前的「炸彈案」被指中共嫁禍
何清漣:香港棋局的「雙活」眼位在哪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