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全世界都是我的夢工場》講述留學故事

人氣: 458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5年06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臺北報導)臺灣6、70年代,在年輕人中流行一句話:「來來來,來臺大;去去去,去美國。」當年不少上了大學的學生,不少人有出國的「留學夢」,他們到「美加」補習英文考托福,追逐人生夢想。

「美加」走過50年創業維艱

《全世界都是我的夢工場》新書發表會日前舉行,書中述說「美加」創立至今已為逾50萬名學生完成留學夢想。「美加」總裁叢樹朗是1949年來自上海的山東流亡學生,當年他坐上由中華民國國防部安排開往澎湖的濟和輪,在臺灣高中畢業後,叢樹朗進入海洋大學就讀,1975年大學畢業完成海軍預官役後,進入公職機關任職,並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妻子陳上春。

當年,臺灣社會已開始瀰漫海外留學的氛圍,叢樹朗表示,「那時候,很多臺灣的大學生會利用晚上去補習英文,我也跟著補,因為到美國可以打工,賺很多錢。」他在補習班報名學習,還把握機會向對方要了份工作,包括免費住宿的福利,當時叢樹朗每星期一、三、五在補習班打工,二、四、六則補英文,補習班不但供應晚餐,還一併提供住宿。

之後叢樹朗參加了好幾次英文測驗,總是鍛羽而歸。不過,他從自己的困境看到莘莘學子的需求,加上之前有在補習班打工的經驗,對於補習班的運作模式,已略有心得。叢樹朗決定和妻子一起創業,針對留學考試,開設補習班。他找來認識的三位老師說服他們每人拿錢出來入股,加上他自己的積蓄,一共是新臺幣5萬9千元(以現在幣值計算約1,920美金),成為補習班的創業基金。

「美加」協助青年圓留學夢

1965年,叢樹朗與妻子陳上春在臺北市南陽街創立第一家補習班──美加文教,一開始,叢樹朗採取兼職的方式,他經常下班後在外面發簡章,發了一個晚上才回家休息。陳上春也辭掉公職,到櫃臺招募學生,「美加」招生的第一份簡章所有內容都出自於她之手。

「美加」能夠獲得學生的支持,跟蒐集考古題的策略,息息相關。叢樹朗自己曾經下場考過這些語言測驗,他發現題目會週期性出現,於是他找人去參加考試,背題目出來,編整成教材。每到考試前,他就在臺北的教室,額外幫學生舉行猜題大會,因為「美加」猜題的命中率很高,就這樣一舉打響名號。

《全世界都是我的夢工場》新書發表會日前舉行,記者會包括中廣董事長趙少康(右1)、立法委員丁守中(右2)、臺灣「托福教父」叢樹朗(中)與妻子陳上春(右3)及叢樹朗的女兒、美加文教總經理叢蓓明(右4)等人均與會出席。(鍾元/大紀元)

叢樹朗還透過演講的方式,將留學的觀念散播出去,包括:教學生如何挑學校、如何申請獎學金,觸發大學生對於留學的渴望,進而產生補托福的需求。為了演講,他經常從北到南各地奔波,有時候一天連趕三場,甚至抱病上場,他都咬緊牙關撐過去。

「名師,是補習班最重要的資產。『美加』能夠在南陽街屹立50年,關鍵之一就是擁有一批高人氣的名師。」叢樹朗表示,他挑選老師的著眼點,看對方有沒有演講的天分,他一定要聽對方試講:首先是臺風穩健,面對群眾說話能從容自在;其次,口齒要清晰;另外,組織力要好,陳述內容能夠有條不紊。他還重視老師有沒有「觀眾緣」,能不能一開口就吸引眾人的目光。

叢樹朗除了英語教學事業外,也長期關注臺灣的國際教育政策。從爭取役男出國留學的政策鬆綁、到推動兒童英語補習政策開放。「美加」由第二代總經理叢蓓明接棒後,在她的創意行銷經營下,從藝人口碑行銷到設計國外遊學團,擴大了「美加」的事業版圖。

學好英文接軌國際

《全世界都是我的夢工場》新書中,包括全球一動董事長何薇玲、ETS臺灣區代表忠欣公司董事長邵作俊、身心精神專科診所院長、抗憂名醫夏一新,以及演員、製作人林心如、新銳設計師陳彥廷、花旗銀行商業金融事業群負責人林淑真等人均分享他們留學追逐人生夢想的故事。

「要如何學好英文?」資深「美加」老師莫清崴說,中、西方語言結構的差異,讓他感到十分著迷。「我們說:『生日快樂』」,因為中文是『主題優先』的語言」。他舉例,美國人則是說:「『Happy Birthday』,順序剛好倒過來,因為英語是『主語優先』的語言。」

陶維極老師要求,學生要把英文大聲唸出來,因為「聽和說的能力是連動的,經常開口說,無形中聽力也會進步。」江璞老師表示,托福聽力一直是臺灣學生的罩門,他說:「考試其實藏有公式──一篇文章唸完,總是要考你全文題旨;出題老師加強語氣處,通常是出題的伏筆;文章的結論,十之八九會出題。」

行政院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主任委員張小月、中廣董事長趙少康、立法委員丁守中等貴賓當天均出席新書發表會慶祝「美加」創立50年,他們都鼓勵臺灣年輕人勇於接軌國際、為人生開創新格局。

責任編輯:李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