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屆戛納電影節精彩回顧

標籤:

【大紀元2015年05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啟心法國綜合報導)5月24日第68屆戛納電影節完美落幕,各大獎項在眾人的期待中花落紛呈。法國導演雅克.歐迪亞(Jacques Audiard )執導的《流浪的迪潘》最終在19部主競賽單元中衝出重圍斬獲金棕櫚大獎,而華人導演侯孝賢七年磨一劍憑藉詩意武俠《聶隱娘》攬獲評委團最佳導演。影展雖然曲終人散,然而十二天來藝術與電影的盛宴帶給世人的震撼與啟迪卻依舊餘音繞樑。

社會話題成主基調

每一年的戛納電影節都如京劇臉譜般呈現出不同的風貌,而今年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挖掘社會問題的題材比比皆是。據法新社報導,本屆戛納電影節入圍影片大多關注人生中的愛,對死亡,老年和流逝的時光做深刻的思索和探尋。的確,本屆電影節新主席皮埃爾.萊斯屈爾(Pierre Lescure)摒棄之前愛用好萊塢大片的習慣,選擇有關少年犯題材的《昂首挺胸》作為開幕影片。該片由女導演艾曼妞埃爾.貝克特執導,情節曲折令人落淚,結尾卻又包含希望。這樣的開幕片從電影節一開始就投向社會與人性這一永恆主題,奠定本屆戛納沉重而溫暖的基調。

在最後獎項揭開的高潮,依舊體現出社會思索的人文氣息。金棕櫚大獎影片《流浪的迪潘》不僅還有政治隱喻,同時涉及人性救贖。影片講述一名曾身為戰士的斯里蘭卡難民在巴黎近郊隱姓埋名尋求生存,在命運不可違的無奈中艱難地守護著「親人」,在暴力表象下終究拾回愛和希望。全片不僅僅漸漸展露由恨到善的分寸感,更能看到絕境中生起的人性光芒。導演雅克.歐迪亞為法國著名導演,曾多次得到金棕櫚提名,卻屢屢運氣不佳,今朝終得圓夢戛納。

之前備受好評的匈牙利導演處女作《索爾之子》和希臘電影《龍蝦》分別獲得評委會大獎和評審團獎。前者講述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背景下上演的救贖故事。歷史不是為了遺忘,導演拉斯洛-內米斯發表獲獎感言曾說「我相信歐洲對歐洲猶太人遭到滅種的歷史仍感到羞恥。在匈牙利,許多人遭到流放,而我不認為這僅是歷史的一頁。我嚐試以不同的角度探索這個問題。與倖存的世代溝通很重要,而他們的人數越來越少。」

此外,最佳劇本搬給墨西哥導演帶來的《慢性》。法國老戲骨文森特.林頓憑藉《市場法律》眾望所歸折桂最佳男演員。而《我的國王》的艾瑪紐爾.貝克特和《卡羅爾》的魯妮.瑪拉則分享了本屆的戛納影后。

女性關懷隨處洋溢

本屆戛納電影節另一大特點就是隨處可見的女性關懷,生動的闡述著男女平等原則。不僅今年電影節海報人物是著名影星英格麗褒曼,紀念她誕辰一百週年,更是1987年以來首次以女導演作品作為開幕影片。

不但今年出現兩位影后雙鳳朝陽,官方評選還入選八部女性導演執導的影片,其中兩部入圍競賽單元。而金棕櫚榮譽獎更是頒給法國女導演阿涅絲.瓦爾達(Agnes Varda),這也是戛納歷史上的首次。開幕主持人法國著名影星威爾森.朗貝爾,他利用舉世矚目的戛納開幕平台關注所有女性的命運,「電影節開幕式並不只是膚淺的炫耀,女明星被推到了聚光燈的前台,但他也要關注那些伊拉克和敘利亞在黑暗中,被暴力毆打,被販賣的女性命運。」 此外,「一種關注」單元評委會主席伊莎貝拉.羅西裡尼女士不僅感謝本屆電影節選擇自己母親做電影節海報,同時表示要像母親一樣做電影的守護天使,保護拍電影和熱愛電影的人們。

侯孝賢奪得最佳導演

台灣資深導演侯孝賢七年磨一劍打造《聶隱娘》用鏡頭作畫筆,將中華文化中自《詩經》以來流淌在這個民族血液中最美麗的詩意呈現出來。在《聶隱娘》中他以大唐古韻書寫武俠儒雅,整篇電影如同古典水墨畫卷軸般緩緩打開,看似如行雲流水,實則敘事節奏張弛有度。《聶隱娘》中對白的古文,被影像化的唐詩,每一個細節所透露出的古典氣質,是當今華語電影最稀缺,卻也是最應該被更多觀眾所看到的。而影片背後更重要的是侯孝賢那泰然的處世哲學與閑靜平和的心態,那才是大師級應具有的氣質。當被媒體問及《聶隱娘》沒有摘得金棕櫚是否失望時, 侯孝賢這樣回答「拍電影最重要還是導演自己對電影的情感,還有對你拍的對象,人跟土地的情感,這個是最重要的。你自己非常清楚,其實得獎不得獎是其次,片子就呈現了導演這個人的心態。你是真的,是假的,還有你有沒有能力,這都是」。

責任編輯:德龍

相關新聞
美國8月發布限制中國聯網車的擬議規則
中俄軍事合作延伸至南海 引各國關注
中白俄在歐洲門口軍演 促北約與印太接軌
6月美墨邊境逮捕人數降至拜登任內新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