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難追房價 美國中產階級的焦慮

人氣 46
標籤:

【大紀元2015年05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懷素編譯報導)中產階級向來被視為社會的中流砥柱及平衡的基石,但人向高處爬,水向低處流,事情總是向兩個方向加速滾雪球,數十年來中產階級的數量一直在減少中。雖然美國尚未呈現為M型社會,但是2008年的房市大蕭條引發中產階級對資產的焦慮,而收入追不上房價更是一大苦惱。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近乎九成美國人認為自己是中產階級,不論他們的收入接近貧窮線,或者是趨近於高收入階層;收入和資產只是一種界定方式,感受卻不在此限。

但是若單從收入來看,中產階級的數量一直在縮水。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從人口普查局的資料來看,如果把中產階級的收入定義在年收入3.5萬至10萬美元之間,則從1967年,也就是人口普查局開始蒐集人口資料起,中產階級一路在減少。

但2000年是一個分水嶺,2000年前中產階級減少是因為收入增加,有2%至6%的人跨入到高收入族群裡;但2000年後中產階級的減少是因為收入減少,有1.9%進入到低收入族群。

中產階級的不安定感

擁有車子、花園洋房、暑假閤家大小去度一個算不上豪華但是抒心舒適的假期,這是勤奮而樂觀的中產階級的寫照,但是現在焦慮也許更反映了中產階級的心理狀態。

現象之一是美國人先砍掉最花錢的旅遊。根據BLS消費者支出調查,美國人從2006年至2013年間,在國內旅遊和國外旅遊的數量分別減少了14%和25%。

不過,美國人和2006年相比,2013年花在每次旅遊的時間長度和花費都上升,顯示多數美國人雖然減少了旅遊,但是願意去旅遊的人則能負擔得起花費較多。

St. Louis聯邦儲備銀行的經濟學者William Emmons及Bryan Noeth的一項報告也指,美國人認為自己在經濟上處於掙扎狀態,如果他們學歷高於父母親一代,他們的收入並沒有比父母親高;如果他們學歷和父母親差不多,他們的收入實際上比父母親還要差。

當收入趕不上房價

當收入不比父母親一代,但是房價、大學學費都超幅上漲,這就是中產階級的焦慮來源。

尤有甚者,是2008年金融海嘯的打擊。根據皮尤的報告,四成美國人認為自己的家庭收入很難從大蕭條後復甦回來。而且和90年代相比,更少美國人認為,可以從貧窮中努力奮鬥,最終實現致富夢。

根據房地產網站Zillow,全美前六大就業市場最蓬勃的都市都出現房價比收入漲上數倍的現象。以舊金山為例,平均房價已經漲到一般薪資的7.1倍。

這種情況使得許多蜂擁至矽谷、紐約及華府的年輕人不得不選擇與室友同租,或者在財務上作巨大犧牲來買房子。

這些城市因大量的工作機會吸引了新工作者的到來,但是房屋的增加數量卻屈指可數,這更帶動了房價與房租的上漲。Zillow分析每個城市的人口成長和新屋營建數量,發現從2012至2013年間,洛杉磯每增加一千人只增加了187戶新屋,舊金山每增加一千人只增加193戶,紐約每增加千人只增加383戶。

哈佛大學聯合住屋研究中心主任Christopher Herbert認為,低收入族群一直掙扎尋找可負擔的住屋,但是隨著房價的增加,現在連中產階級也感受到同樣的壓力。

責任編輯:黃小渝

相關新聞
廖彬淳:2015年個人投資理財建議
美國地產市場穩定 今年房價約漲4.8%
美國房價回溫 季度漲幅擴至6%
調查:美國房價漲幅1年半最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