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許個案性金融風險發生 大陸剛性兌付生變

人氣 17

【大紀元2015年03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綜合報導)3月15日,李克強在中外記者會上表示,將允許個案性金融風險的發生,按市場化的原則進行清算。有金融界人士表示,這是中共首次明確允許個案性金融風險發生,是要逐步打破剛性兌付。有金融界人士擔心個案性金融風險的發生最終可能會出現蔓延的態勢。

中共打破剛性兌付或使違約潮蔓延

據財新網報導,3月15日,李克強在北京中共兩會上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時表示,將「允許個案性金融風險的發生,按市場化的原則進行清算」,李克強稱,這是為了防止道德風險,也增強人們的風險意識。

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對此表示,這是中共政府第一次明確表態,說明要逐步打破剛性兌付,個案性的違約事件將會越來越多。

另據澎湃新聞報導,管清友表示,如此一來利率慘了,如果個案真的發生利率會短期上行,央行定向寬鬆力度將加大。今年中共中央可能繼續允許匯率適度貶值。

上海市金融辦主任鄭楊表示防範風險仍是底線,個案性金融風險的發生最終可能會出現蔓延的態勢。

信貸違約或爆發民眾上訪潮

在大陸,信託產品剛性兌付實際上是信託行業的「潛規則」,即信託產品到期之後,信託公司必須向投資者分配投資本金和預期收益;如果項目出現風險,導致沒有足夠資金進行兌付,那麼信託公司需要利用各種方式實現對投資者的本金和收益分配,想盡一切辦法進行「兜底」。

而剛性兌付很大程度上成就了中國信託業的「非理性繁榮」。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信託產品保底的同時又有高收益,這等於是低風險的高息存款,剛性兌付暴露了中國信託行業的畸形發展,但隨著潛在風險的不斷積累,「泡沫」終究會破裂。

但中國的信託產品存在中國的特性,即信託基金的風險與其背景密切相關。瑞士信貸集團認為中國90%的信託基金都有大型國企或地方政府作為其背景。出於社會穩定或聲譽的考慮,當這些信託基金出現償付危機,母公司往往會動用其信貸額度或自身資本金進行救助。

《華爾街日報》曾報導,基於政治和經濟的原因,中共當局承受不起信貸違約這樣的事情發生。投資者在街上的抗議已經足夠糟糕。但是最具破壞性的將是投資人對於隱性政府擔保喪失信心之後的連鎖效應,突然之間,許多公司和地方政府將不得不為信貸支付更大成本或者可能完全無法借到錢。

大陸信用違約常發 投資者對信託產品信心大失

2014年,大陸不斷曝出信託兌付風險甚至違約事件,導致相當一部份投資者對信託產品信心大失,開始撤離,信託產品的吸引力也在明顯下降。中共官媒引用北京國際信託總經理王曉龍的話說,2014年是中國的信用違約元年,陸續曝出了一系列違約事件,這包括了各個金融種類,信用違約已變成了常態。

2014年陸續發生多起信託違約事件包括:吉林信託投資於山西聯盛集團的10億元信託產品逾期;華潤信託穩益系列集合信託產品被曝出本金大幅虧損;中誠信託13億元的「誠至金開2號」集合信託產品7月底到期無法兌付,後宣佈延期。

面對這一系列的違約事件,投資者對信託投資信心大失。尤其是在「誠至金開1號」在利息上打破了「剛性兌付」後,接著「誠至金開2號」再次在產品時間上打破「剛性兌付」,令投資者心灰意冷。陸媒報導,多位投資者表示,以後不會輕易投資在信託產品上了,因風險太大,沒有了「剛性兌付」一說,還是遠離信託產品比較安全。

有外媒引述經濟學家的觀點:中國需要讓陷入麻煩的信託產品投資人遭遇損失,以展示投資的真實風險。但是中共當局承受不起違約的衝擊,屢屢救助瀕臨違約的信託產品,這將製造一個龐大的道德風險。

2015或是地方債違約年

據中共當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共地方債已從2010年底的10.7萬億元人民幣達到2013年6月底的17.9萬億元人民幣。

2014年12月14日,中共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在三亞說,大陸各地政府的地方債上報的數字只有20%或30%,最多的也不超過50%。

2014年8月初,中共人大常委尹中卿曾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目前地方債的實際規模很可能超過30萬億元,地方政府除了顯性債務外,還存在著較多隱性債務。尹中卿表示,目前地方債務已經進入集中兌付期,成為社會穩定和政治安全的重要隱患。

中共各級地方政府的財政來源很大一部份是賣地收入,即所謂的「土地財政」,德意志銀行表示,大陸賣地所帶來的財政收入分別佔到地方財政收入和政府收入的35%和23%。德銀預計,中共2015年土地收入將同比下降20%,這一數據將是除1994年稅收改革年以外,198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預計2015年上半年經濟增速將大幅放緩,地方及國家性的財政收入將出現同比下降。

《金融時報》專欄作家沈建光則認為,如果2015年財稅改革使地方融資平台能力下降,城投債發行門檻進一步提高,鑒於2015年地方融資平台的融資渠道不容樂觀,加上大規模到期債務,預計地方融資平台流動性風險和違約風險都將大幅提高。

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新聞
美刺激政策成效短 專家憂復甦微弱
消費苦果 嬰兒潮世代的信貸違約率驟升
調查:中國明年信貸違約風險 亞太地區最高
美聯社:中國借貸泡沫或威脅美國及全球經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