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中國建築資產世界第一」隱患重重

人氣 433
標籤:

【大紀元2015年10月28日訊】最近有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建築資產規模已達到47.6萬億美元,超過了美國的36.8萬億」,「成為全球建築資產規模最大的國家」。換言之,中國自大興土木以來所打造的住宅、商舖、路橋、軌道、機場等各類建築的價值總和已達到「無國能敵」的水平。聽到這個消息,一戴上「第一」的高帽就會欣喜若狂的國人,此時此刻恐怕又要自我陶醉一番了——沒想到中國的房子能值那麼多錢,政府對房地產的開發總算是取得了傲人的成績。

事實上,比這一成績更令人感到「震撼」的,是不久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在某城市規劃學會年會上向媒體透露的另一項來自官方的調查數據,即中國「省會城市平均一個城市規劃4.6個新城(新區),地級城市平均每個規劃建設約1.5個新城(新區)」,「全國新城新區規劃人口達34億」。也就是說,中國官方在對各類建築,尤其是房屋、住宅的打造上,不僅致力於要實現資產規模的最大化,更要完成建造速度以及可容納人口數量的最大化。

政府的意圖似乎很明顯,目標也很明確,就是要在最短時間內,打造出更多的擁有「高資產價值」的建築工程,並在此過程中為自身謀取暴利。從現實中所凸顯的各類狀況來看,政府如此規劃的初衷與其說是一廂情願,倒不如說是不計後果的肆意而為。幾十年的打造過程中 ,或許早已讓整個社會隱患重重、危機四伏。

我們僅從「規劃人口達34億」這個結論性的數據中就可想像,再多不過16億的中國人口,即便有一天,大家都能實現「居者有其屋」的夢想;中國大地放眼望去,也仍將會呈現出「半座空城」的慘淡景象。而房子一旦無人居住,它的價值究有幾何,也是不難估計和盤算的。而從那個「建築資產規模已達到47.6萬億美元」的錢數上來看,我們也不得不說,如果使用率降至最低,房子再值錢也不過就是充斥著泡沫的虛擬數字而已。

說到使用率,或許不僅跟入住率有關,其實跟使用壽命也不無關聯。有人在揶揄「中國建築資產世界第一」的佳績時,不禁質問道:「豆腐渣工程規模是不是世界第一?」這樣的問題顯然在告訴我們,中國無以計數的、價格高昂的房屋,不但數量過剩、大部份人住不起,更重要的是,即便擁有了,住進去了,也會由於擔心質量問題而無法享受到長久的幸福。

一方面,有關部門已在某次國際大型會議上公開表明,「我國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築量最大的國家,每年20億平方米的新建面積相當於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鋼材,但住房使用壽命只能持續25年至30年」。另一方面,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也不時傳來「某居民樓突然倒塌」的噩耗,最「短命」的小區住宅樓僅為兩年。除了人住的居民樓之外,類似的「豆腐渣」工程還有橋樑、路段等普遍應用在老百姓生活當中的基礎設施。無論是由於橋斷開了,還是路面發生了坍塌,在這類建築工程上所發生的車毀人亡的慘劇,更是數不勝數。

因此,當我們看到「資產第一」的表述時,似乎並不該一味的沉浸在自滿與驕傲中,而是要清醒、冷靜的認識到,帶著這種故意炫耀、刻意隱瞞之嫌的正面信息背後,是同樣令人震驚、錯愕的「鬼城規模世界第一」、「豆腐渣工程規模世界第一」、「爛尾樓規模世界第一」、「違章建築規模世界第一」等一系列講述著真實隱患的負面信息。

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該忽略這樣一個事實,那便是土地率屬於國家、而非個人的霸王條款,不僅直接決定了中國人對房屋並不曾真正擁有的悲催狀態,更重要的是老百姓在房屋的買賣、建造、價格、稅收等幾乎所有的方面都不具有話語權、監督權以及自主權的被奴役、被欺詐的惡劣處境。說到底,中國包括房屋在內的規模巨大的建築工程,到底價值幾何,其實都與生活在這裡的普通民眾毫無關聯。被人霸佔的資產,再多也是與己無關。在價格的起伏、漲落之間,唯一能「漁翁得利」的只是倚仗權勢來搶佔民眾利益的獨裁政府而已。

責任編輯:尚一

相關新聞
閻兆偉:岳陽筻口大橋真的被暴雨衝垮?
別了還來:中國面臨居民樓安全大危機
官方稱廣東塌橋因超載 司機或受其累
高速總工稱「橋一定會塌」 新華社罕見坐不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