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為何在美國能當好公務員?

人氣 33

【大紀元2015年01月04日訊】出版於2011年4月的《我在美國當公務員》一書,如今再次成了網絡上為人所熱捧與力薦的暢銷書。作者何奇恩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向人們講述了自己在美國20年是如何由一位四處求職的博士成長為一名恪盡職守、致力於為民眾謀福利的公職人員的。

若非讀到此書,不少人或許仍對美國的公務員充滿了好奇和疑惑,更對一個中國人能在美國的「官場」混得一席之地而頗感欽羨與佩服。畢竟美國聯邦政府十三級公務員介於7.1萬到9.3萬之間的年薪所得是中國那些處在官場底層的公務員所望塵莫及的。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年薪不少、且相對穩定,但美國聯邦政府的公務員也「並不是眾人追捧的職業」。深受這種環境影響的何博士,自然也同樣未將「當公務員」作為自己畢生追逐的職業理想。僅此一點就能看出,在美國,公職並非「香餑餑」的社會現實,已讓求職者在入門的第一步就做好了「只為奉獻、不圖享受」的準備。

經過理性的思考、堅定的選擇之後,成為美國公務員其中一員的何奇恩則要開始依靠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守住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併力爭得到服務對像以及上司的認可。從最初的難民協調員到老人局少數族裔專員,從衛生部民權辦公室到聯邦醫保中心費城分局,從美國聯邦老人部部長親赴費城聽取他對養老服務的想法到受邀與總統、勞工部長同台宣講醫保政策,何奇恩在服務對像、工作地點以及職位的變換中,在逐步受到關注、被人認可的過程中,用自己的勤勉與真誠,向人們展示出一個中國人在美國當公務員的精彩瞬間以及獨特經歷。

當年對求職一籌莫展的年輕博士,如今卻在美國的「官場」上干的有聲有色,這不得不令人羨慕不已。而他今天所取得的成績,並不是通過溜鬚拍馬、諂媚上級,也非搞關係、耍手段、弄權術,只不過憑藉自身腳踏實地、任勞任怨的工作態度,以及實實在在為民眾排憂解難的無私精神,就更加讓人肅然起敬、心生佩服了。事實上,個人經過努力之後,在工作上獲得相應的回報與肯定,這本身就在情理之中。反之,在工作上盡職盡責、恪守本分,也理應是公職人員所必備的素質。

或許我們無需在此大費周章、極盡賣弄的對個人的本職行為進行讚揚與褒獎。然而此時此刻,我們之所以要將目光的焦點聚集在這樣一個供職於美國政府部門的中國人身上,也正是為了說明,他的努力所得恐怕在中國大陸的官場中是難以實現的,他的付出方式以及付出與所得成正比的正常狀態,對中國人來說,亦是無法想像的。

深諳大陸官場規則的有識之士幾乎都瞭解,貪腐成風、賄賂成性已成為中共體制內各級部門、各類公職人員的特色標籤。別說收禮、送禮已成常態,就連收與送的方式都是千奇百怪、種類繁多的。若反向觀之,則更會發現,不送、不收,不精通這種打點上級、收買同僚的基本「禮儀」,反而就成為了不諳世事、不懂官道的不入流之輩。其結果定然是被掃出局,或是受盡排擠、打壓,成為眾矢之地。

這樣說來,美國的情況或許會讓習慣了送禮、收禮的中國人再次感到無所適從。那位何博士的真實經歷就足以證實,禮尚往來的風俗儘管在中、美兩國民眾的日常生活中,都被視為是人際交往所需的一種禮儀,然而在美國的工作環境、尤其是在政府部門的辦公環境中,贈送禮物便成了一種極為敏感、甚至是不能觸及的交往方式。

從何奇恩求職時為了得到部門內部一位女士的幫助而當面送她禮物,卻遭到閉門拒絕的回應以及被人提醒「算你運氣好,她沒有報警」的經歷中,從何奇恩在接到上司的禮物後悄悄予以回贈時,卻被老闆公開示於人前,而遭致同事不滿與非議的處境中,中國人似乎就能看出,「禮尚往來」在美國的「官場」、甚至職場上都是行不通的。在美國的法律條文以及公民意識中,凡牽涉官員收禮、送禮,都將會以行賄、受賄來論處。而這樣的準則既沒有前提,也沒有例外。

由此可見,供職於美國「官場」的何奇恩與大多數中國人一樣,不僅深諳禮尚往來的道理,並且也嚐試著運用這種幾乎無人會反感的交往方式。只是他所踐行的地點與場合,並非是以此為根本、以此為必然的中國官場,而是嚴格依照律法規則、毫不通融幾近刻板的美國官場。對中國人來說,更值得關注與反思的是,要想在美國成為一名優秀的公務員,企圖通過賄賂,而非個人對工作本身的用心以及對服務於民的堅守,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如願的。

究其原因,不過是因為美國自由、民主的政治體制最大程度的保證了社會職場的公平競爭、個人士途的正常發展,而中國集權、專制的政治體制則是毫無底線的放縱了以權謀私的腐敗惡行,竭盡所能的製造著官民之間的巨大差距。顯然,只有與「民主」為敵的獨裁政府,才能培養出營私、貪腐的官員。

責任編輯:尚一

相關新聞
人比人氣死人 南加城市經理年薪差別大
聽眾信箱:美國公務員工資是高是低?
聽眾信箱:美國公務員工資納稅嗎?
穆考斯基:包道格之說混淆視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