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地緣衝突或引爆下次經濟危機

標籤:

【大紀元2015年01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蘇子清美國華盛頓DC報導)自美國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後,美國的執政者和經濟學者一直在尋找危機爆發原因,同時思考如何完善經濟規則和運行,將下一次危機的傷害降到最小。在1月14日美國華府智庫舉行的研討會上,有專家認為管理者判斷失誤導致沒有預見08年危機爆發,但他們從1930年代吸取的教訓卻阻止了這場危機崩潰成另一次大蕭條。同時專家提出,地緣衝突與對歐元信心不足都有可能成為下一次經濟危機爆發誘因。

加州伯克利大學教授、經濟學家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在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e)的研討會上表示,美國與歐洲的政策制定者原本可從1930年代的大蕭條中得到更多教訓,在最近的經濟危機前後應該處理更加得當。即使如此,他認為這些政策制定者已經避免了一些原本可能發生的錯誤,沒有讓最近的經濟危機發展成另一次大蕭條。但管理者和經濟學家卻沒有看出2000年前後與大蕭條爆發前期的1920年代的情況的相似性。

他補充說,在最近一次經濟危機爆發前,管理者們忽略了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銀行這樣可能帶來巨大風險的金融機構,並且很多人沒有預料到經濟危機到來,是因為他們不願相信這種可能性。

在危機爆發後的這些年中,美國政府降低了財政援助預期、改革了銀行高管的收入方式,希望能減少過度風險行為。同時要求銀行有更多流動性資金,在銀行間拆借市場週轉不靈時可有緩衝餘地。

艾肯格林此前撰文表示,除了對於歐元信心不足這一原因外,下一次經濟危機可能會因地緣衝突引爆。比如烏克蘭和中東地區的衝突加劇、中共和其他國家在南中國海地區可能的海上衝突,這類活動都可能造成經濟市場不可避免的波動。

但他提到,這些衝突對除美國外的國家可能衝擊較大,而作為目前世界上唯一真正避風港的美國,在地緣衝突爆發時更可能成為人們的資本轉入目的地,而不是轉出。

雖然如此,在美國內部也有危機在醞釀。他解釋說,美國被看作避風港,是因為美國金融市場流動性大。但最近的金融改革和對銀行資本要求的改變,使美國金融機構需付出更加高昂代價去持有國債和債券。因此,如果突然的資本流動產生,這些債券價格就會崩潰。

艾肯格林表示,不管以何種形式爆發,關於金融危機最危險的一點,就是每次危機形式都可能不同,也可能由不同原因造成,因此很多事情都是未知數。

責任編輯:夏實

相關新聞
學者:地方債或觸發中國經濟重大危機
在建超高樓佔全球62% 陸恐遭摩天大樓魔咒
中國房地產泡沫引發國外專家擔憂
大陸A股連續下跌 全週流出412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