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攝影家作品華府展 現台灣自然、民俗美

人氣 36
標籤: ,

【大紀元2014年08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何伊美國華盛頓DC報導)「光影.敘事」照片展自7月26日至8月29日期閒,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馬丁路德金恩」紀念圖書館(Martin Luther King Jr. Memorial Library)舉行,展出兩位臺灣女性攝影家張秀凰及張詠捷所攝22幅作品,帶領海外民眾透過視覺領略臺灣自然景觀及民俗之美。

「光影.敘事」照片展自7月26日至8月29日在華府「馬丁路德金恩」紀念圖書館(Martin Luther King Jr. Memorial Library)舉行。(何伊/大紀元)

臺灣自1970年代以來,隨著政治民主、經濟發展和教育普及,攝影逐漸風行,經常可見背著攝影器材的女性進行攝像機記錄。

「光影.敘事」照片展自7月26日至8月29日在華府「馬丁路德金恩」紀念圖書館(Martin Luther King Jr. Memorial Library)舉行。(何伊/大紀元)

本次展出照片的故事中涵蓋了人像、人文關懷、風景、原住民、文化等方向。透過女性攝影家細膩的心思與視角,凝結瞬間,展現出影像的豐富性及在地生命力。

活動主辦方中華民國駐美代表處表示,盼透過此次展覽加強對華府社區的文化交流,吸引更多美國民眾瞭解臺灣。

張詠捷:再現傳統民風民俗

專業攝影家張詠捷三度獲台灣行政院新聞局主辦的攝影金鼎獎。她曾於國立臺灣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誠品畫廊及各地文化中心舉辦攝影個展,並赴紐約、巴黎及阿姆斯特丹展出攝影作品。

1996年,張詠捷回到澎湖家鄉,成立「河溪文化工作室」,致力於澎湖地方文史、口述歷史的記錄工作。在她的鏡頭中,呈現對於澎湖濃厚的感情,家鄉人、事、景的美好。透過攝影,可看到臺灣離島——澎湖及當地人的純真生活面貌與信仰。

[[4]]

女性攝影家張詠捷的作品再現傳統民風民俗。(何伊/大紀元)

張詠捷的照片「千秋寶艦」系列展現了原住民淳樸的民俗民風與對天地神明的敬畏,再現傳統習俗和祭祀的場面。

女性攝影家張詠捷的作品再現傳統民風民俗。(何伊/大紀元)

女性攝影家張詠捷的作品再現傳統民風民俗。(何伊/大紀元)

作品中有熊熊火焰,象徵遊天河的千秋寶艦起駕出航,回返天庭繳旨,航向冥冥海天。村落宮廟舉行王船繞境出巡,為地方驅邪祈福。在王船祭奠儀式中,維持祭奠秩序的「報馬仔」臉塗彩粉,頭盤草索為帽,腳穿草鞋,身披雜色衣,手執令旗,肩扛油紙傘並披掛草袋。焚香禮供的「祭江」儀式,為送王大典舉行,以祈風平浪靜,起駕出航時一帆風順抵達天庭。

張秀凰:臺灣景觀 自然恩典

張秀凰的「光影」作品,不僅用成熟的攝影技巧表現臺灣的四季更替,更呈現千變萬化的大自然的神秘力量。她希望透過鏡頭把自然的恩典,呈現臺灣迷人且豐富的多元生命力。

女性攝影家張秀凰的作品表現臺灣的美麗景觀與自然恩典。(何伊/大紀元)

女性攝影家張秀凰的作品表現臺灣的美麗景觀與自然恩典。(何伊/大紀元)

女性攝影家張秀凰的作品表現臺灣的美麗景觀與自然恩典。(何伊/大紀元)

其風景攝影注重光影及構圖,拍攝地點遍及全台,從高山至大海,從都市至鄉村,有山城曲徑的發人幽思,也有現代建築的創意表現,用不同的手法呈現星軌、天燈、森林等不同的主體。

通過張秀凰的作品,人們可以領略臺灣獨一無二的地質景觀老梅石槽、如世外桃源般的花蓮六十石山金針花、聞名遐邇的日月潭的美麗景緻、晨曦中的內洞瀑布、圓滿星軌下佇立在公路最高點的「夫妻樹」。

女性攝影家張秀凰的作品表現臺灣的美麗景觀與自然恩典。(何伊/大紀元)

作品中也展現了黃曆正月十五元宵節,人們放天燈這一傳統習俗的熱鬧祥和場面。觀者還可一窺全國最古老的瓦盤鹽田和世界上最特殊的古老捕魚方式——「磺火捕魚」掠影。瓦盤是由鹽民用一片片瓦片拼貼而成,現已成觀光景點,延續鹽田生命。「磺火捕魚」利用電石及水混合產生的易燃氣體點火產生亮光,魚群在電光火石下瘋狂躍出水面,場面十分壯觀。

張秀凰作為一位普通上班族,並非專業攝影創作者,卻心懷對攝影的熱愛,希望藉由攝影讓身心靈得到一個出口和平衡。

她在偶然的機緣開始學習攝影。藉由學習攝影才知道,臺灣雖小,但處處是美景,到處是豐富的民俗活動以及人文史跡。「正因為臺灣小而美,所以我們可以很輕鬆的到高山或海洋去聆賞美景。」

責任編輯:楊飛

相關新聞
台灣.畫境攝影展11月3日起華府展出
華府攝影展  4名家作品介紹台灣之美
慶祝建國百年 華府舉辦攝影展
光影說故事  台攝影家華府開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