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下半年糧價上漲壓力增加

人氣 8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8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春秋報導)中共統計局8月9日公佈的大陸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升2.3%,其中食品價格上漲3.6%。專家分析,最近中國洪澇災害和乾旱天氣頻發,影響到秋糧的收成,下半年糧價上漲壓力增加。媒體報導,前7個月,中國進口糧食比去年同期增長超過80%,與此同時,中國大宗商品進口量大幅下跌,表明整體經濟形勢依然疲軟。

中國下半年糧價上漲壓力加大

大陸官媒8月10日報導,據大陸統計局8月9日公佈的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2.3%,其中食品價格上漲3.6%,非食品價格上漲1.6%。1至7月平均CPI比去年同期上漲2.3%。

最近,中國多地出現洪澇災害和乾旱天氣,受災地區糧食生產受到影響。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表示,糧食漲價因素可能有所增強。

今年前7個月中國糧食進口增加八成

陸媒《華爾街見聞》8月8日報導,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中國累計進口谷物和谷物粉1134萬噸,較去年同期激增80.7%,引發糧食安全擔憂。

中國進口的谷物和谷物粉種類主要包括小麥、稻穀及大米、玉米、大麥等。其中,小麥、稻穀及大米、玉米為中國主要口糧。

中國自2008年以來,就從糧食淨出口國轉變為糧食淨進口國。5月22日,美國農業部經濟研究所發佈報告,顯示最近中國對進口谷物的需求大幅上漲,穀物的來源地主要是美國。僅2012年,中國進口谷物高達1600萬噸,2013年已增至1800萬噸。去年,中國還從美國進口了300萬噸玉米、400萬噸干酒糟。

中國內需疲軟 大宗商品進口量縮減

陸媒《華爾街見聞》8月8日報導,大陸官方公佈的7月進出口數據顯示,中國7月份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價齊跌。

報導稱,由於中國大型投資項目的驅動,中國是目前全球大宗商品的大買家之一。然而,中國的進口數據在7月同比下跌1.6 %,遠低於預期及前值。招商銀行總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稱,這反映出內需總體依然疲弱,經濟並未有實質好轉。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對中國7月份進出口數據評論時說,受美國等外部市場經濟回暖的拉動,中國7月出口同比超預期增長14%,而進口低於預期,同比收縮1.6%;一方面歸因於去年的高基數影響,另一方面大宗商品中銅、原油及成品油進口量價齊跌,僅鐵礦石進口量增價跌,反映出中國的內需仍然偏弱。

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越來越微弱

中國大陸最近在「穩增長」的調子下,從中共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拋出一系列大型投資計劃,包括中西部鐵路、公路建設等基建項目,據大陸《經濟參考報》8月7日報導,今年鐵路安排投資8000億元,上半年完成1996億元;公路安排投資1.47萬億元,上半年完成5872億元。

與此同時,各地的投資計劃更加龐大,據不完全統計,已經達到10萬億元人民幣。

這些項目對大宗商品的需求本來應該有刺激提升的作用,從而最終會在進口數據上有所呈現。而7月進口數據縮水,只能表示這些項目對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正在下降,中國經濟想用投資刺激拉動經濟增長的路已經走到盡頭。

在大宗商品進口縮減的同時,中國糧食進口大幅度上升,這一減一升,說明中國潛藏的危機不僅僅是經濟層面上的問題,更是關係到民生和社會的根本危機。

責任編輯:劉毅

相關新聞
中國因糧食進口巨幅成長而憂慮糧食危機
機構預計中國糧食的需求將大幅度增加
三大主糧「淨進口」中國糧食危機恐引動亂
路透:作物受災 中國或成小麥最大進口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