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社區 為少數族裔教育和社會公義盡力

專訪費城資深教育工作者曾田筠女士

人氣 2
標籤: ,

【大紀元2014年03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童雲費城報導)編註:最近本報收到費城中國城范先生的一封感謝信。信中提及他所敬佩的費城教育工作者曾田筠(Van D. Tsang)女士關心學生和為少數族裔學生爭取權益的事。本報記者就此採訪了曾女士。

范先生的感謝信

感謝信來自范寶光先生,當記者詢問他寫感謝信的初衷時。他說自己1999年來美國,是在英文班上認識曾女士的。他發現曾女士不只幫助他,而且親眼目睹曾女士熱心幫助其他學生和家長,如為不懂英文的家長幫忙聯繫水電、失業,孩子上學等問題。

范先生介紹說:「這是一個多元化社區,除中國人人外,還有越南裔、柬埔寨裔和老撾裔等。,曾女士都為他們解決了許多困難。有一個越南裔小孩,沒有錢參加學校組織的旅遊,曾女士知道後出錢使他能和同學們一起去旅遊。還有一個柬埔寨小孩,母親沒有錢,也不怎麼會照顧,小孩衣服破了、頭髮長了、身上發臭了,曾女士給了他很多幫助。」

除提供生活上的幫助外,曾女士還教授美國人及華裔學生中文及唱歌跳舞。她所主持的節目在新年演出節中,很受學校師生和社區的歡迎。范先生對經者說:「在親眼目睹這一樁樁的事情後,我再也坐不住了。因為我從來沒有碰到過像曾女士這樣熱心為大家服務的人。實在感到有必要聯繫你們把曾女士的事情報導一下,讓大家都知道。」

服務社區教育行業20多年

曾女士已經在費城教育行業工作了20年,其中包括區教育局和幾個學校。目前她在通用克雷頓特許學校 (Universal Creighton Charter School)工作。由於經費緊縮,教育部門不可能為這些多種母語的學生和家長一一提供翻譯人士,由於曾女士會幾國語言(英文、中文、越文等)和四種大陸方言,所以很受歡迎。

曾女士表示:「我的工作範圍很廣。從學校到教育局,我幫新移民登記、考試,找學校。」 當她離開原來的學校去教育局,或是離開教育局去現在的特許學校時,家長和學生都很不願意她走。因為許多家長英文不好,所以當學生不聽話時,老師告訴他們會向家長反映時,有的孩子甚至不以為然。但當他們知道曾女士也開始參與其中時,知道她很負責,而且會幾種語言,所以往往馬上就變乖了。

當記者與曾女士在中國城交談時,過路的許多行人或學生都與她打招呼。曾女士說,他們中有許多是她的學生和學生家長。除了在學生上課時提供幫助外,她還在課後提供補習班為學生們輔導功課。比如這裡的一位劉先生有三個孩子,都是在她的幫助下成才的。現在已經先後工作,分別做了醫生、建築師和製藥師。

讓孩子有責任感

曾女士說,由於她自己八十年代底從香港來美國時也是移民,也要解決語言問題,所以當時很辛苦。她自己有三個孩子,所以一邊讀書,一邊帶孩子;既讓他們能夠健康的成長、適應生活,而且還不能染上社會上的不良習氣。在她的言傳身教下,她的三個孩子都學有所成,尤其是她的兒子,做人誠實、有禮貌,所以找工作都很順利。

在交談中,曾女士表示:「現在這裡的許多年輕家長,不知道怎樣培養孩子。當我給他們分享自己帶孩子的經驗時,有的能聽進去,有的就缺乏耐心。」 她舉例說有位朋友女兒去商店時很調皮,亂走和亂推東西,結果玻璃掉下被劃傷了。當那位朋友請她幫找律師時,她就勸告朋友說,這件事情並不能怪商店,因為是她女兒推東西造成的。商店裡有閉路電視,所以官司不易打贏。根本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吸取教訓,以後慢慢做好。她也教了那位朋友一些療傷的方法,這樣事情就解決了。

保護孩子權益

曾女士雖然看似普通,但當遇到社會道義問題時,她則會挺身而出、維護正義。她向記者介紹了一個令她印象很深的事。

事情大約發生在十年前。有個小女孩N,父母是南方人。因為當時周圍許多人出國,父母就把8歲的女孩托付給一位朋友G,讓他以女兒的名義把N帶到美國,每年還要付給G很多錢。後來曾女士發現女孩有些奇怪,不願回家,往往等到很晚才回去。通過女孩的朋友,她才知道G從女孩11歲時就開始對她性侵犯,已經多次了。通過與女孩的數次長談,曾女士才瞭解到,原來當她國內的父親再也借不到錢給G時,G就威脅說再不給錢就對女孩如何如何。後來就真得下了毒手;而且每次施暴前還先將自己的兒子支開。再後來,女孩在國內的生父因無力還債自盡了,N的處景就更淒慘了。

曾女士說:「我在聽說這件事情後很震驚。居然對這麼小的孩子做出這樣的事情,真是令人無法容忍。」於是她就將此事報了警。可是由於事情已經發生了一段時間,女孩又不像G那樣有錢請律師,所以法官也只是將G關了一段時間,罰款就了結了。曾女士在徵得女孩生母的同意下,幫助聯繫到美國收養家庭將女孩帶大,現在N已大學畢業並找到工作。

幫助問題兒童

范先生介紹說,這個社區的很多問題兒童都從曾女士那裏得到了許多幫助。曾女士也舉了這樣的一個例子:「有個柬埔寨小孩被她叔叔帶出來讀書,由於嬸嬸對他不好,走錯路,跟著社會上的壞人走到一起。當我與他交談,告訴他做人的道理後,這個學生就告訴那些壞人說不跟他們一起干了。結果壞人對他說,不想做這樣,但你得能躲過我們的子彈。於是就在放學時學校門口等著他。」

儘管曾女士的同事們一般碰到這樣的事情都不願插手,她還是認為應該對學生負責。於是聯繫學校的保安,發現那些孩子真的在校門口等著,要收拾那個學生。曾女士通過警方與當地兒童中心取得了聯繫,後來給他找到了一個安全的地方。並且安排他繼續讀書。那個學生在高中畢業後讀了電工,現在已經有了很好的工作,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

每次來看他們全家來看望曾女士時都很感激。如果當時沒能得到這樣的熱心幫助,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聽從自己的良心

當記者問到曾女士這些年來為教育界和社區服務的體會時,她很有感觸。因為在工作環境中也會碰到一些中國人或其他亞裔。平時大家看上去也都不錯,可是真願意幫助他人、為學生和家長負責的就很少。他們中有的甚至對曾女士的做法不能理解,認為她何必自找麻煩。

對於這些不同的看法,曾女士並沒有往心裏去。她覺得做好人不是嘴上說的,而是行動上要做到才行。所以不管是自己的孩子,還是她所接觸的學生,她都告訴他們一定要重道德、走正路,因為這是做人的最基本理念。

臨別時,曾女士對記者說:「父親給我取名為筠,這個字的意思是竹子。就是希望我做人能像竹子那樣正直、有氣節,而且不會風一吹就倒。」她真正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相關新聞
費城市區高檔公寓樓搶手
費城遊行集會 捍衛胎兒生命權
法輪功學員在賓州小鎮禧年集市上傳真相
特拉華中國節凝聚社區 承傳中國文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