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健全台碳市場 學者盼法源通過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4年03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灣台北報導)中國二氧化碳減量額度(碳權)占世界60%,於2013年建置完湖南省、廣東省及北京、上海、深圳、廣東及天津7個碳交易試點。由於台灣對中國貿易依存度高,兩岸關係又太過密切,中國碳交易對台灣影響非常大,台北大學自然資源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指出,企業要趕快提高認知,必須趕快成立碳資產管理部門、培養人才,否則未來無法因應這麼複雜的事。

李堅明建議,企業應加強產品供應鏈管理,提高減碳潛力降低碳足跡,未來必須成為碳市場賣家;也要注意2015國際新的碳減量議定書可能帶來的新市場機制,更要掌握多元開發碳資產管道,將碳成本納入投資方案,避免投資失敗。

台灣雖有碳市場,但交易量很少,與碳市場相關的〈溫減法〉又卡在立法院。永智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石信智表示,有法源台灣碳市場才能健全,環保署推動各類專案須邀請企業參與,後續交易也要有法源才能穩定交易平台。

石信智建議,目前因為金管會無法負責碳交易,因此環保署現在可扮演交易資訊平台角色,提供碳權買賣雙方媒合機會,這是現階段市場所能做的。

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劉哲良說,法規沒完備之前,廠商要自己去推。他舉例,中龍鋼鐵與聯電近期完成一筆大宗碳交易,幫台灣碳市場注入動能。此外,一些廠商在國內外申請碳額度,間接鼓舞台灣企業,也許能帶動法規制度建構。

目前中國碳排放68億噸,台灣2億5千萬噸,共占全球24.56%,李堅明認為,依照國際推動區域碳聯盟趨勢來看,成立兩岸碳交易聯盟可建立亞洲碳市場的試金石,台灣可透過碳市場走出去,但兩岸建立碳市場有許多挑戰,包括政治問題、資訊系統整合(涉及機密)、碳商品規格。◇

(責任編輯:尚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