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利用中韓FTA綁服貿? 台學者:提升產業結構是關鍵

人氣: 8
【字號】    

【大紀元2014年11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莊麗存台北報導)日本央行祭出無限期量化寬鬆(QE)貨幣政策,造成日圓急貶,加上中韓即將簽自由貿易協定(FTA),面對這樣的形勢,台灣要如何因應可能帶來的衝擊?在中國市場裡,韓國產品市占率早已超過台灣,政府、企業界呼籲盡速通過兩岸監督條例與服貿協議,盡速加快貨貿談判,否則台灣將會失去國際競爭力。

然而貨貿、服貿是化解中韓FTA衝擊的王牌嗎?有學者認為,如果台灣產品品質不好,產業結構沒提升,簽再多FTA也沒用。

全國工總理事長許勝雄認為,「台灣不能空轉,時間不等台灣」,ECFA不論是服貿或貨貿,立法院都要加速進行。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林慧瑛及全國商總理事長賴正鎰皆表示,服、貨貿要加速進行,避免台灣受更大打擊。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表示,日本採取量化寬鬆政策,一方面為帶動日本經濟,另一方面也讓日本匯率大幅貶值,雖然台灣與日本的產品重疊性不高,但仍會衝擊台灣終端產品出口,包括3C、工具機、自行車等產業。

吳中書認為,日圓貶值影響韓元、台幣走貶,目前通膨壓力不大,且國際能源價格持續走低,短期對台影響有限,但對韓國的影響較大,因為韓國的終端產品品項與台灣、日本產品高度重疊、競爭。

吳中書:產業合作提升競爭力

吳中書指出,據經濟部統計,台、韓的出口產品重疊高達七成七,而台灣出口到中國大陸較有競爭力的產品,包括工具機、石化、紡織等,關稅至少6%以上,若中韓FTA生效後,韓國相同產品出口到中國大陸的關稅逐年減少至零,對台影響很大。

吳中書說,若短期內能通過服、貨貿等後續協議,可降低中韓FTA對台衝擊,他建議,若服、貨貿還在立院卡關,在面對關稅優惠喪失時,希望台灣產業要提升、創新;另外,台灣以中小企業居多,在面對嚴峻環境,產業不要單打獨鬥,要合作拓展貿易市場,才能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

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認為,中韓FTA雖對台灣產業有影響,未來兩岸間的產業結構仍將面臨競爭問題;還有政治問題等,台灣企業應致力轉型,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預估,2015下半年中韓FTA對台灣進、出口產品將產生影響,他認為台灣不應再內耗,應盡快凝聚共識,若不能與中國大陸繼續ECFA後續協議,就應努力與其他國家簽訂FTA。

學者:台灣經濟問題不在FTA

針對經濟部預估中韓FTA簽訂後,未來三年到五年對台灣的產值將會造成至少新台幣2,600~6,500億元的影響。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認為,中韓FTA對台灣的影響並不大,因為台灣與韓國重疊的產業,與中國產業也同樣重疊,台灣經濟問題根本不在FTA,政府不應該拿一些數據恐嚇人民,以達到政治目的。

邱俊榮指出,根據中國2014(民國103)年海關進出口統計,包括德國、美國、澳洲、日本、韓國等國都沒有與中國簽FTA,這些國家在中國市場的出口卻節節增加,台灣至少還有ECFA、早收清單,但對中國的出口卻衰退10%,因此簽FTA不是關鍵,提升產業結構及產品品質,才是提高競爭力的重要關鍵。◇

責任編輯:芸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