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對農業 政府的思考不應只是「降低成本」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4年10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賴月貴台灣新竹報導)詹武龍從一個上班族返鄉投入農業已有7年多,他熱愛台灣這片土地,身為一個農民對台灣的農業政策常有獨到見解,也感觸良深,他說政府想引進外勞解決台灣農業勞力短缺問題,這種做法只是治標,就像現在的食安問題一樣,一味的降低成本,最後導致黑心食品,讓全民買單的可怕後果。

農村結構問題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年輕人無利可圖,填不飽肚子,所以不願意投入農業生產,並非怕吃苦,他說,造成無利可圖的根本原因是進口食物太氾濫,政府對進口食物幾乎是採取放任政策,外國人靠其政府的補貼低價傾銷台灣,讓台灣農業長期處於被打壓的狀態,讓農民做得很辛苦。

他認為,政府應該提倡鼓勵人民食用當地食材、農產品,例如下令全國中小學的營養午餐全面使用本土農產品,有這樣的市場,創造出更大利益,就會吸引很多年輕人投入,就不需要外勞,試問,年輕人為什麼寧可到紐澳去務農當台勞,而不願意留在台灣,其實就是在台灣無利可圖,一味的說台灣的年輕人怕吃苦,是不公平的。

詹武龍也提出一個很嚴重的警告:「農藥用最多的地方不是田裡,而是倉儲和運輸,進口食物為了避免長蟲和被老鼠偷吃,用的農藥比田裡多十至百倍,政府應該針對進口食物嚴加查察,將數據公佈出來,為人民健康把關,而不是一味的放寬標準。」

進口食物隱藏的危機很可怕,一般消費者不明真相,只覺得好吃便宜,其實便宜是低價傾銷的結果,台灣糧食自給率太低,政府應該把重點放在如何提高糧食自給率,讓消費者認識本土農產品的價值是什麼?支持本土農民、友善地球,吃新鮮、當地、當季的食物才是最健康的,要轉變這種觀念,不論政府、生產者和消費者都承擔了一份責任,這才是根本之道。

責任編輯:王愉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