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復甦兩大威脅:通縮與生產力下滑

人氣 31

【大紀元2014年01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嚴海編譯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批評各國央行官員們未採取果斷行動對抗通貨緊縮。她認為,價格下降可能會對全球經濟復甦初期造成「災難性」影響。而美國經濟諮商會(Conference Board)亦出爐一份報告顯示全球生產力下滑正威脅著經濟復甦。

目前包括歐元區、美國及日本等大部份富裕經濟體的通脹率,都遠低於各自央行設定的目標通脹率。而在英國2013年12月消費物價指數(CPI)達央行制定的2%通膨目標,前景展望相對來說不太令人擔憂。然而,因為生產者價格通脹(PPI)僅緩慢上升1%,因此CPI可能於2014年初開始明顯減速。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分析報導,物價與生產力下降是全球經濟的兩大威脅。

報導中稱,通貨緊縮造成兩項值得注意的風險。首先,消費者沒有理由花錢消費,因為預期明年的物品會更便宜。這會對消費產生阻攔作用,從而進一步壓低價格。第二,通貨緊縮令政府及個人更難償還債務。隨著價格下降,貸款面值(nominal value)保持不變,而收入則下降。因此,債務人將被迫用其收入中的更大比例,來支付借貸。

該報導稱讚拉加德的呼籲是正確的,即各國央行應該採取更多行動來支持商品價格。不過,不同國家所面臨的挑戰規模也存在相當大的差異。

首先,通貨緊縮的威脅仍然是富裕經濟體的問題。許多新興市場(例如印度及巴西)受到物價上漲的威脅。即使在發達國家中,事態也不是同一步調的。日本在經歷了近20年的通貨緊縮之後,終於成功地使價格再次上揚。這得益於激進的量化寬鬆(QE)及質化寬鬆計劃(qualitative easing)。即使將能源排除在外,日本2013年11月的通脹也已回升至0.6%,為15年來最高水平。

與IMF的警告最有關係的區域則是歐元區。歐洲央行(ECB)似乎對歐盟0.8%的通脹率相當放心。拉加德則呼籲向系統中注入新流動性,例如通過銀行提供新一輪廉價貸款等。

除了通貨膨脹之外,全球經濟中還存在其它令人不安的走勢。而中央銀行對這些走勢則無計可施。

報導中說,最令人感到不安的是與生產力有關。華府智庫美國經濟諮商會(Conference Board)上週公佈一份報告表明,全世界將資本及勞動力轉化成商品與服務的能力,呈現近10年來首次下降。

如果這類經濟放緩繼續下去,將對生活水平產生負面後果,而效率及創新正是長遠經濟增長的最重要驅動因素。

該報導最後建議,各國政府應採取措施讓生產力再度興起,解決方法在於結構改革,旨在拓展最為創新的行業,並增加就業市場及產品市場的競爭。最重要的是,不論是發達國家或開發中國家,得確保最終能落實這些改革。

(責任編輯:王樺)

相關新聞
抗通縮風險 ECB意外降息
日物價勁升 安倍打通縮見效
《經濟學人》:美國將再度帶動全球經濟增長
投銀:美將帶動全球經濟高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