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允許地方債借新還舊 政府將陷債務深淵

人氣 8

【大紀元2014年01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近日,中共審計署公佈的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顯示,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達20.69萬億元。2013年的最後一天,中共發改委發出消息稱允許地方融資平台以舉借新債的方式償還舊債。不斷滾動的越來越大的債務也將使政府陷入債務的深淵,最後將由所有納稅人買單。

借新還舊令債務越滾越大

中共審計署2013年12月30日公告,截至2013年6月底,中共政府債務總額(包括政府擔保的或有債務)為30.3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地方政府債務總額為17.9萬億元(與2010年底的10.7萬億元相比有明顯增長),中央政府債務總額為12.4萬億元。

無論是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還是政府或有債務,銀行貸款融資的占比均是絕大多數,尤其是在兩類或有債務中,銀行貸款融資的占比分別超過70%和60%。由於或有債務並無財政資金兜底,如此大體量的債務聚集在銀行體系,一旦發生違約,很可能造成區域性金融風險。

一旦發生債務違約,銀行業在這個情況下受到的衝擊較大。一方面,為抑制地方政府債務增長過快,中共央行今年貨幣政策會持續偏緊,這就給本來流動性緊張的銀行施加了更大壓力。

在銀行業意識到風險縮緊放貸後,中共當局也意識到地方債的償還問題。2013年的最後一天,中共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提到,允許平台公司通過發行債券用於「借新還舊」。

其中包括允許平台公司發行部份債券對「高利短期債務」進行置換,加大債務重組力度。此外,因平台公司項目建設資金出現缺口,無法完工實現預期收益的情況下,可考慮允許這些平台公司發行適度規模的新債,募集資金用於「借新還舊」和未完工的項目建設。

有分析稱,發改委釋放出的信號意味著城投債違約警報似乎暫時解除,用低成本的債券逐漸替換高成本的融資計劃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壓力,在債務危機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中共當局在為地方開後門。

據大陸《第一財經日報》1月2日報導,事實上為避免已經上馬的「基建」項目的資金鏈出現問題,地方融資平台去年上半年以來一直在通過各種辦法募集資金,包括通過子公司滾動發行「理財產品」吸納投資,甚至通過私人渠道在香港等地募資,資金成本一度高達20%左右。

一位專門研究城投債的分析人士表示,誰也不能說出「高利短期債務」的大致規模,這個領域基本上是灰暗的,包括一些高利貸或者是違規發行的理財產品、私募債還有信託等,但很多類似於龐氏的結構,就是持續滾動高息發行,很難確定一個時間節點上的數據,而且本身也具有隱蔽和一事一例的性質。

債務危機將政府拖入深淵 納稅人為此買單

自從中共政府在2008年底推出規模達4萬億元的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以來,導致多個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其弊端凸顯。並且不斷攀昇的債務負擔以及槓桿率引得市場的擔憂情緒不斷加重。

而2014年為償債高峰期,債務高企產生的危機將政府拖入深淵。2014年到期需償還的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佔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的21.89%,達23826.39萬億元。2015年~2016年地方債務到期比重則分別為17.06%和11.58%,未來三年需償還近一半,償債壓力不可謂不大。

與此同時,機構統計數據顯示有更多城投債將在今年到期。中信建設證券研報顯示,截至2013年12月5日,存量城投債餘額在22798億元,兌付期限一直延續到2028年。按照到期時間推算,存量城投債本金償還集中在2014年~2020年,其中2014年是第一個小高峰,償還本金金額達到2647億元。

由於中共體制原因,中國沒有地方政府破產機制,對於越來越大的地方債務,中央也不會為此兜底。因而為避免出現大規模支付危機,地方政府償還債務的主要方式包括:預算安排、債務展期、出售資產。

其中預算安排中,財稅改革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短期主要還得依靠土地財政;債務展期要靠資金池運作,地方政府實際通過融資平台形成資金池,借新還舊填補資金缺口;再有就是出售由地方債務形成大量基礎設施基礎資產。

債務的最後買單者仍然是納稅人,出售資產就是賣掉公共財產,如果增加印鈔,則是收取通貨膨脹稅。而繼續維持高房價,目的就是維持高地價,就是通過掠奪居民財富來獲取土地轉讓收入,購房人實際成為政府債務的買單者。

名詞解釋:

或有債務:或有債務是指債務產生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說已經產生了,只是金額沒最後確定下來。它是要在報表中填列的。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email protected]

(責任編輯:劉毅)

相關新聞
地方債新高近28萬億 中央為地方開後門飲鴆止渴
中國經濟危機初現 錢荒導致系統性風險增大
外媒:地方債驚人高築恐掀違約狂潮 致經濟嚴重衰退
【陳思敏】中國錢荒債多千千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