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一年讀不到一本書 將影響競爭力

人氣 1225
標籤: ,

【大紀元2013年08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韓婕綜合報導)英國作家莎士比亞說:「生活裏沒有書本,就好像沒有陽光」,中國文學家蘇軾則稱「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名印度工程師孟沙美從德國法蘭克福乘飛機到上海,他說,「我坐在從德國法蘭克福飛往上海的飛機上,同時穿過了很多排iPad—他們基本上都在打遊戲或看電影,沒見有人讀書。」

旅居上海的印度工程師孟莎美一篇《令人憂慮,不閱讀的中國人》的文章近日在網路上熱傳,道出了時下中國人特別是青年人沒有閱讀習慣的現狀。中國是世界閱讀傳統最悠久的國家,但現在中國人卻不耐煩看一本書。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項調查顯示,全世界每年閱讀書籍數量排名第一是猶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讀書64本。而在中國,扣除教科書,平均每人一年讀書不到一本。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最新調查結果也印證了聯合國的調查,2012年中國大陸18到70歲國民圖書閱讀量僅為4.39本,遠低於歐美國家,甚至低於開發中國家。

閱讀與競爭力成正比

有調查顯示,閱讀與競爭力成正比。臺灣《遠見》雜誌於2010年進行調查發現,學歷愈高或收入愈高人士,閱讀時間和買書金額也較多。

積極推廣閱讀的臺灣教授李家同,在其著作《大量閱讀的重要性》中提到,閱讀課外書可增強表達能力、增長普通常識,令人有獨立見解及可冷靜判斷,有利在職場生存。

近期,美國一項研究顯示,一生中任何時期的閱讀經驗,皆有助保存記憶力至老年。他們發現,任何年齡層參與心靈刺激的活動,如閱讀書籍及填字遊戲,都與大腦心智衰退的減緩息息相關。

各國政府也一向關注國民閱讀率高低,因為閱讀率被認為與國家文明素質和競爭力有關,也是社會文化發展的指標之一。

日本規定國家及公共團體有義務推行兒童讀書、改善讀書環境,還規定每年4月24日為「兒童讀書日」。

有分析指出,互聯網發達,線上遊戲、智能手機及社交網路流行,影響了閱讀風氣。美國一項全國性調查指,9至17歲被訪者中,經常閱讀、享受讀書及表示閱讀是極其或非常重要的比例下降,但超過半數表示,若有更多電子書,休閒時便會看更多書。

有識之士在推出線上遊戲的同時,以發行的小說為線上遊戲背景,玩家若要成功闖關,就要先熟讀小說內容,也被視為推動新世代多閱讀的新招。

中共圖立法推動閱讀

在大專院校集中的北京中關村附近,曾風光一時的「第三極」等書店都已相繼停業。

中共發動文化大革破壞優良傳統中華文化,中國人的一些善良傳統早已被破壞,自中共近期立法規定與老年父母分居家庭成員要「常回家看看」,否則違法後;近期又開始考慮通過立法,鼓勵國民閱讀,有人嘲諷是否「閱讀不夠要判刑?」

一位民眾在微博上說:「我極度贊同全民讀書,但是用立法推動閱讀,純屬扯淡!淨整沒用的!」

畸形社會 惡質圖書熱銷

今年暑假期間,中國各大書店的青少年「恐怖讀物」熱銷。有書籍以血淋淋的腦部作為封面,翻開內頁,「腦部撞得稀爛」的插圖不堪入目。如熱銷的《黑貝街的亡靈》文中描述「媽媽殺了我,爸爸吃了我,兄弟姐妹圍在餐桌撿我的骨頭,埋在冰冷的石墓裡。」

世界名著則被病態、變異的成人改成劣質或毫無意義的故事,如安徒生的醜小鴨故事,變成盤中烤鴨;白雪公主與七矮人的故事,白雪公主成浪蕩女;睡美人成了復仇女巫等。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認為,兒童正處於思想啟蒙、智力開發的階段,尚不具備判斷標準,未確立成熟的價值觀,如果受到劣質低俗文化影響,後果不堪設想。

鼓勵閱讀 繁忙社會出奇招

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與地鐵合作,將車廂佈置如同圖書館,牆身的書本圖案可用智能手機下載數十頁內容,供乘客在乘車時閱讀。

臺灣高雄市在3個捷運站開設24小時營運、無人管理的自助圖書館,方便沒有時間到圖書館的人借閱。

蘇格蘭愛丁堡自2007年起每年2月舉行為期3個月的「一書,一愛丁堡」運動,在咖啡室、圖書館、學校及社區中心等都有人有免費派發書籍,供人傳閱。希望傳承愛丁堡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的文學城市傳統。

西班牙巴塞隆納每年4月23日的聖裘帝節(san jordi),男生向女生送玫瑰花,女生則回贈一本書,既浪漫又有文藝氣息。

墨西哥城2004年啟動了「地鐵讀書計劃」,將地鐵列為文化與科學的傳播載體,地鐵職員會向乘客派發書籍,鼓勵乘客坐地鐵時看書,下車時還書便可,一種全新的地鐵生活正被人們生動地演繹。

相關新聞
科學家:閱讀經驗有助保存記憶力
打造書香城市 高市總圖募百萬藏書
香港殘障女狀元 感動激勵全城
圖書館櫥窗亮點   閱讀風采展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