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容:心底的鐘聲

人氣 6

【大紀元2013年06月07日訊】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一個風趣的信物現象。除了人們熟知的定情信物絹帕,香包,釵和銅鏡等之外,也有帝王賞賜的信物,比如虎符、尚方寶劍等。

在古典文學中有破鏡重圓的典故,歷史記載南朝末年,隋文帝楊堅滅掉周圍的南陳北齊,一統天下建立隋朝。陳國將亡時,陳國的駙馬徐德言和他的妻子樂昌公主預料到,國破兩人也不能相保,於是就將一面銅鏡分成兩半,兩人各執一半以作為日後重逢的信物,並約定每年正月十五到街市去賣破鏡,以期團圓。陳滅亡後,隋文帝把公主賜給滅陳的功臣楊素作奴婢,而徐德言則流落江湖。第二年正月十五,徐德言雖然顛沛流離,但依然遵守和公主的約定趕到長安大街,果然看到有人在賣半片銅鏡。徐德言看到半片銅鏡,不禁潸然淚下。徐德言拿出自己珍藏的另一半銅鏡,兩半銅鏡合二為一。當時,徐德言題了一首詩:「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公主看到詩,悲泣不已。楊素得知此事後,有感於他二人的夫妻真情,於是派人將徐德言召入府中,讓他夫妻二人團聚,並歸江南故里。

明代小說家凌蒙初《二刻拍案驚奇》中有一回寫道:一位年輕的翰林偶然得到半隻鈿盒,不由得好奇追溯它的來歷,結果與三千里之外,持有另一半鈿盒的少女成就了文定之喜。小說塑造了這段奇緣,並賦詩感歎:「世間百物總憑緣,大海浮萍有偶然。不向長安買鈿盒,何從千里配蟬娟?」

傳統的文化,留下的信物文化很耐人尋味。信物之語能以細言洪,能以微知義。信物雖小,卻也包羅萬象色彩繽紛。憑物傳達情意,憑物相識相逢。看似方寸之物,卻引領出很多非比尋常的深義,不僅見證生死與共的歷程,也見證彼此的約定忠貞不渝。

一個「信」字承載著遙遙無期的思緒,也替人承擔繁重的心理負荷,慰藉著心靈深處的等待與期許。信物在傳遞人們的希望時,也傳遞著山盟海誓的成真與永恆。信物在默默信守人們的承諾中,讓人感受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深切與誠摯,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曾經的約定。

有時想,除了我們和他人的約定外,我們自身的生命有沒有信物,能讓我們時常記憶自己的純真?現代的一切信息都是快速的,時尚的更新,更是讓人眼花繚亂。看著繽紛的世界,忙碌中煩躁焦慮也充斥著內心。有時,當人們看到某一件東西時,煩躁的心會突然停止,那一瞬間的寧靜,在人還來不及細細地思緒時,寧靜的力帶著自己,沿著內心敞開的通道,急速地飛馳。我想,這也許就是生命的信物吧,它能讓人在平常的現實中,看到心中非常美的一面,超越著想像,自然地流露出生命的清晰。

在心靈的通道中,飛快地馳騁,心是快樂的、自在的,想不到外面的世界是甚麼樣,只是貪婪地馳騁,沒有劇烈運動消耗的負重,而是清醒地、自在地飛,就像是聽到心底傳來洪鳴悠揚的鐘聲,雖然遙遠,但很清晰;雖然阻隔很久,但依然銘記。在專注地飛跑中,忘記了現實的煩惱和憂慮。

或許,每個人的心中,都沉積著不同的信物之聲。當你歷盡艱辛和坎坷前途渺茫時,當你走投無路、無助無名的痛楚時,心底的鐘聲總會悠揚地響起,像是兒時故鄉的呼喚,打開健忘的記憶,穿過層層的暗柳,豁然開朗讓人看到繽紛的世界。這也許是生命在尋找永恆的信守時,必經的生命過程。

現實有時會讓人感到很多無法逾越的障礙,讓人不知所措。靜下來時,有時好像能夠聽到來自心底的信守之聲,持久的洪鳴,警醒著的心在跨越障礙時,不斷地改善和改變。或許,這就是生命特別的韻,當人有一念堅信可以跨越不再迷茫時,便能不費吹灰之力鎖定障礙的目標,使之動彈不得。

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就像是使命,煩惱中聆聽到來自心底的鐘聲,寧靜的力帶來清醒,折射出甦醒時,那一瞬間的領悟,穿透遙遠的迷霧,看到心靈的故鄉。

相關新聞
歡樂水果節  校園新節慶
《天隅之城.美國故事》第一部 歲月的泡沫(15)
唯色:破舊立新-拉薩改名記
王康:劉賓雁的遺產(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