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大學生上課不愛問答 面子作怪

問答互動模式效果好卻較少採用 盼教師予學生足夠思考時間 鼓勵提問或回答 強化學生有面子的感覺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3年04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灣台北報導)根據國科會所支持的一項研究發現,台灣大一新生在高中時代上課時,不敢發問占38%,很少發問占64%;在大學課堂上與老師互動者占28%,參與討論及發問占36%。另外,從文獻分析也顯示,大學生認為最有效的教學法依次為實作及實驗(91%)、問答互動(85%)、多媒體輔助(84%)、收集資料做報告(83%)、小組合作(79%)、分組討論(78%)、單向講述(65%),其中單向講述是國內大學教師最常採用的教學法,但學習成效卻吊車尾,而較少採用的問答互動模式反而效果好。

這項研究以北部大學生及部分研究生為主,由台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符碧真、王秀槐、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系副教授危芷芬及清華大學學習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陳舜文共同進行。研究從文化對「學習方式」及「面子」的影響,探討學生上課問答情形。

危芷芬指出,大學生認為課堂上師生問答互動教學,對他們的學習有幫助,但他們的學習方式,多以記誦練習為主,缺乏問答互動模式。學生在提問及回答時主要考量包括,如果對自己的答案或提問沒信心時,學生就不太敢問答;他們也擔心會不會留給老師或同學不好印象。另外,覺得丟面子時回答意願低,反之回答意願高。

危芷芬表示,希望大學教師在學習方式及面子問題上協助學生。學生經過討論或思考之後,對答案比較有信心,教師應給予足夠思考時間;教師若想強化學生有面子的感覺,學生提問或回答時可多給鼓勵。而有時利用用團體討論或匿名方式減少學生丟面子的擔憂,也能提高學生問答意願。

關於學生提出的問題,危芷芬說:「沒有笨問題。」如果學生聽不懂,就換個方式解說或與學生一起討論。不過,在課堂中採用問答互動教學,學生需要時間適應。◇

(責任編輯:尚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