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龍應台赴歐展文化外交 凸顯台灣民主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3年02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歸燕巴黎報導)2月18日起,中華民國第一任文化部長、文化名人龍應台女士進行為期十天的法、英之行,在歐洲展開多方位文化外交。龍應台在最初的活動中即不斷凸顯台灣實力所在:自由、民主、公民社會。

台灣成功綜合中華傳統文化與西方普世價值

龍應台此行的第一項公眾活動是18日上午在巴黎與駐法中文媒體和外國媒體記者的茶敘。她首先向數十位記者介紹說,2012年5月設立的文化部也是中華民國1949年遷台以來所增設的第一個部。她指出,與國際社會的文化交流在文化意義之外,還有更深的意義:讓世界更瞭解台灣,讓國際社會通過文化方式和台灣做朋友。當晚她在接受本報採訪時還說,台灣「用文化的方式和國際上做朋友是最重要的」。

中華民國文化部長、文化名人龍應台女士2月18日巴黎記者會。左三為中華民國駐法代表呂慶龍,左四為中華民國文化部長文化交流司長王振台,左一為法國外國記者協會主席施琪(Secci)。(攝影:李歸燕/大紀元)

她同一天中兩次提到,台灣海峽兩岸之間看起來平靜,實際並不真正的平靜。她說,60年間,台灣開出了一個公民社會,這是台灣對國際社會一個「重要的貢獻,就是讓世人看到傳統中華文化,如何在現代公民社會融合起來、開展出來!」

茶敘中她還提到一個常常碰到的話題,她澄清說,根據馬英九總統的政見而正在全球範圍內整合、轉型中的台灣書院不會和大陸的「孔子學院」做「任何意義上的競爭」,因為「香蕉不會與蘋果比誰較圓」。

台灣書院與孔子學院「絕對不一樣」

本報記者就此提問道,西方國家有些機構正在開始考慮、或已經關閉一些「孔子學院」,因為他們發覺它受控於中共而不是一個中立的文化學術機構,其所為不符合民主社會的價值,比如禁止談論法輪功、西藏等「敏感」社會、人權問題。作為文化部長和文化人,她認為台灣書院和「孔子學院」的主要區別是甚麼?

龍應台部長回答說,台灣書院與孔子學院「絕對不一樣」。她說,台灣社會的結構本身就太不一樣了,她的所有文化結構都是從下往上的,從草根上來的;這就影響到台灣書院的任何活動都不會有意識形態宣傳,也沒有政令宣導,而是民眾感情的表達。她強調,台灣沒有宣傳部;文化部也不會是宣傳部;台灣書院的活動不會有思想禁區;而是人民對人民的,讓海外不同社區瞭解台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情感的表達。

她進一步澄清和大陸文化交流中她的作用。她說,文化交流是民間自發的,政府在此的職能是盤點各種各樣的困難、障礙,而其中有些只有政府間才能解除的,比如大陸繁瑣的海關手續、大陸嚴重的盜版問題等。

中華民國應對大陸民主化有所承擔

另有記者問,部長剛才講台灣在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公民社會的融合方面做得很有成就,而中西文化交流是將來世界發展的關鍵,這樣台灣是否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

龍應台認為,台灣在中華傳統文化與西方普世價值有一個「不錯的綜合」。台灣應該有兩種承擔:如果台灣人對於民主成就是認真的話,對人權價值是誠懇的話,台灣對於大陸都應該有一種承擔,那就是對於中國大陸政治的不幸,包括「文革」,對傳統的撕裂所造成的傷痕,台灣基於同樣的歷史源流文化,有著比這一文化圈之外的人更深的瞭解與誠摯的體恤。如何透過經驗,透過文化的力量,讓大陸往更廣、更開放社會的方向發展,這是台灣人可以有的承擔。第二種承擔是,如果中國和平繁榮與否對世界的和平繁榮至關重要,由於台灣特殊的歷史與對中國大陸的關係,若能幫助大陸變成更和平繁榮理性的社會的話,會是台灣人民對於國際社區的貢獻。

大陸「民不聊生」對台灣「官不聊生」

一中共媒體將她與曾做過中共文化部長的「作家」王蒙相聯繫。龍應台指出,這是個文人從政的問題,而王所從的「那個政」和我在台灣的文人從政是非常不同的,結構上不同。她說,在台灣這個民主社會裏,我的挑戰不在於有個「大政府」,要符合它的「主旋律」。台灣沒有「主旋律」,有時甚至找不到「旋律」;對於政府官員,考驗在於如何應對國會的立法委員及其所代表的選民。

她說,中國大陸說「民不聊生」,台灣則說「官不聊生」,因為官員們須認真對待民眾的利益,其辛苦程度非一般人所能承受。

高行健贊同龍應台

應邀參加台法文化獎頒獎儀式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高行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很贊同」龍部長關於中華民國應在大陸民主化方面有所承擔的觀點。他說,他在台灣多年,目睹了台灣民主化的過程。他認為今天的「台灣享有的民主甚至可能超過法國,這是我親身的體會」。他還說,他從少年時代就開始瞭解並十分贊同中國傳統文化。他在龍應台旅居德國時就認識她,是近30年的老朋友。

台法文化獎頒獎典禮上,龍部長與高行健合影。(圖片:中華民國駐法代表處提供)

高行健對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一事不予置評,因為他自離開中國大陸後就「沒讀過中國大陸作家的書」。

龍應台10天的日程豐富而緊湊,要不停地與中華民國駐歐洲各國文化官員進行工作會議;與法英兩國政府官員、議員、文藝各界人士、學術界、媒體等進行會晤交流。

龍應台曾在歐洲生活13年,對西方歷史文化有相當興趣和瞭解。

龍部長參觀法蘭西學院圖書館,導覽人員特別拿出珍藏的康熙字典拓印版。(圖片:中華民國駐法代表處提供)

(責任編輯:章樂)

評論